兼具診斷與治療的子宮鏡 慎選專業醫師.做好術前溝通

子宮鏡是常見的婦科檢查,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暨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部長黃建霈指出,與超音波隔著肚皮的切面檢查相比,子宮內部在子宮鏡下可直接目視,特別是針對不孕症患者,醫師藉由子宮鏡直接觀察子宮內的環境,確認是否有影響胚胎著床的狀況,好據以做適當的處置,提高成功懷孕的機率。
子宮鏡手術普遍.但醫師經驗很重要
事實上,子宮鏡不只做為診斷檢查之用,也用於治療。在婦科手術中,子宮鏡算是普遍常見的手術,黃建霈秘書長以任職的馬偕婦產科為例,「一天約有8~10台」。
普遍的手術為何偶有一些如「水中毒」或「刺穿子宮」的憾事發生?原來在子宮鏡手術過程中,為了方便醫師觀察和操作,會灌注液體以撐開子宮腔,灌注的液體可能經由子宮內膜的血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萬一吸收的液體量超過身體的排除能力,就會導致「水中毒」,黃建霈秘書長表示,「現在改以雙極電燒手術並使用生理食鹽水灌注,已大大地減少了水中毒風險」。還有因應產生電燒造成周邊組織熱傷害的問題,現有冷刀可選擇」。至於「刺穿子宮」則大多發生在較困難的個案,或是操作不當時發生的問題。
儀器進步固然可減少部分問題的發生,可是醫師的經驗值仍是手術的重中之重!黃建霈醫師秘書長強調,「即使子宮鏡執行普遍常見,但變數也不少,再加上醫師的技術與個案的複雜度不同,有時是可能出現不在預期內的不好結果」。
他表示,「目前婦產科專科醫師的訓練中,要求參與子宮鏡檢查病例20例以上,如果認真觀摩及參與,應該能累積相當經驗。一位受過良好訓練的醫師,應有能力處理80~90%的問題」。
黃建霈醫師秘書長強調,「醫師的臨床技術能力需要時間的淬鍊,認真做手術,在乎每一個細節,有助降低手術的風險,而這也會成為醫師的口碑」。
多打聽多做功課.重大手術更要謹慎思考
他建議,患者有手術的需求時,多向信任的親朋好友打聽醫師的口碑。另外,他建議,「在門診時,主動向醫師提出自身疑慮,看醫師的回答是否與自己想要的答案相符」。不可否認的,在健保給付偏低的狀況下,部分醫師會積極推薦自費項目。
黃建霈秘書長指出,「不論健保或自費的手術,都有其存在價值,不過,一位好的醫師,應該從病人的利益來思考——根據患者的狀況來判斷並給出最好的可行建議,才能讓病人獲得最大的好處」。
有醫師強力推薦自費項目給患者,也有醫師認為使用健保給付的就夠了,「醫師的判斷尺度不盡相同,多問,一定比較能問到適合自身的答案,若覺得怪怪的,就請再繼續找答案,除非已緊急」。務必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相關風險和注意事項,才能為自己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面對醫療界也難免存在的醫師力推各種自費項目的現象,黃建霈秘書長講了一句值得玩味的話,「對醫師來說,不同工具及手術,適合不同的個案或情況,如何運用存乎一心,選擇對了,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但如果以賺錢為優先考量,不適合的也勉強做,就常常會出問題」。
【完整內容請見2025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