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納豆依依婚宴席開50桌 賓客名單曝、星光不輸三金

桌球世錦賽/柚香林萌銀恨…林昀儒、高承睿鏖戰5局不敵日本組合

高雄警追違規釀女騎士喪命 相驗結果出爐…家屬提告、檢方分案調查

影/鐵路地下化消失的聲音 南市大同國小聲景探險城市記憶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的「一路到南站:聲景探險成果展」,副市長葉澤山搖鈴啟動。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的「一路到南站:聲景探險成果展」,副市長葉澤山搖鈴啟動。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後,火車從社區穿越而過,平交道柵欄放下的叮噹聲音將失去,緊鄰鐵道旁的東區區大同國小融合在地文化,記錄社區將消失的聲音,讓忽略的角落也能散發新的生命與光彩。「一路到南站:聲景探險成果展」今起在南台南站登場,展現教育扎根與跨域學習的多元成果。

副市長葉澤山表示,這場成果展源自於師生對在地環境的細膩觀察與深度聆聽,透過課程引導與實地探索,轉化為一件件充滿創意與感知力的作品,在學習中找到與社區環境連結的力量。學生從學校出發,步行至南台南車站,沿途細心採集與記錄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將聲音轉化為創作素材,透過多個展區場景,引領觀眾踏入學生們所感知與詮釋的聲景世界,感受日常中不平凡的聲音故事。從中也看到了師生投入的心血,早期野狗多,居民不敢來,如今已成社區景點,透過聲音的記錄,未來可喚回很多記憶。

校長李素珍表示,展覽透過4個聲景場景,引導觀眾探索周邊聲音環境,「榮譽街周邊」以改造的課桌椅火車裝置結合學生聲音作品,呈現學校至平交道的火車聲景變化;「天橋上」打造沉浸空間,體驗由下往上聲音升騰與共振互動,連結學生圖像與真實火車聲。

「天橋下」於車站迴廊展現汽機車、橋震、飛機等都市聲響,並引導閉眼聆聽聲音方向與細微火車聲;「南站」化身聲音寶盒,匯集多樣環境音,透過木造鋼琴發聲,搭配色彩及互動聲景地圖,呈現聲音保存與分享的可能。

李素珍感謝目目文創楊欽榮老師的專業指導,學生的創意得以萌芽、扎根,希望學生能藉此課程活動培養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想像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同時,也讓學生看到,「即使是被忽略的角落,在大家共同的投入下,也能煥發出嶄新的生命與光彩」。

李素珍說,此次展覽正是這段學習歷程的精彩成果,見證了師生與社區合作的努力,也展現教育如何連結社區、激發創意,共創屬於在地的獨特故事與文化風貌。「一路到南站:聲景探險成果展」,即日起於南台南車站展出,展期至6月30日。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舉辦「一路到南站:聲景探險成果展」。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舉辦「一路到南站:聲景探險成果展」。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舉辦「一路到南站:聲景探險成果展」,學生導覽解說成果。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舉辦「一路到南站:聲景探險成果展」,學生導覽解說成果。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舉辦「一路到南站:聲景探險成果展」。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舉辦「一路到南站:聲景探險成果展」。記者鄭惠仁/攝影

火車 台南

延伸閱讀

強化防詐交通婦幼保護 桃園分局深入社區傾聽民意強化作為

起心動念、群體共好! 南市教產用咖啡館模式深化教育專業

家扶基金會主管自主訓練 分享經驗走入新北汐止秀峰社區

嘉義民代罷免案一級戰區預算凍結 社區端午活動靠自己

相關新聞

師生比高、校長也得四處籌錢 從南韓、越南看台灣菁英教育困境

以前台灣的教育成果傲視亞洲,豈知近年來,不僅韓國重點扶植20所科學高中,連越南的私立中學也全力發展教育...

2025世界機關王宜蘭區賽 學生展現創意挑戰操控機器人

2025世界機關王宜蘭區競賽今天下午在三星國中舉行,3大比賽項目包括機關整合賽、機器人任務賽、積木創客盃,展現學生在科學...

高雄行動方案競賽結果出爐 廣興國小及南隆國中奪冠

第二屆高雄地區國中小學行動方案競賽結果揭曉,今年由美濃區廣興國小與南隆國中分別榮獲國小組與國中組特優第一名,成為本屆競賽...

影/鐵路地下化消失的聲音 南市大同國小聲景探險城市記憶

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後,火車從社區穿越而過,平交道柵欄放下的叮噹聲音將失去,緊鄰鐵道旁的東區區大同國小融合在地文化,記錄社...

基市辦科技積木創意競賽 滑輪、液壓、槓桿全派上用場

基隆市教育處今天舉辦科技積木創意競賽,希望透過比賽培養學生的科學知識,激發創造力和實作能力。參賽學生運用科技積木設計關卡...

校園會客室/游玉芬熱愛山野 把攀樹課變好玩

台中市逢甲國小校長游玉芬擔任教職卅多年,教育歷練豐富,擅長做課程領導,到非山非市的國小任職後,她發揮所長,將攀樹、騎腳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