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人也仰賴白卡 法拉盛醫院78%門診病患都在使用

紐約市衛生局代理局長莫爾斯(Dr. Michelle Morse)接受世界日報專訪表示,若聯邦政府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俗稱白卡)資金,將對市醫療體系與經濟造成深遠且嚴重的影響。尤其對於仰賴白卡就醫的華人社區,以及以「安全網醫院」(Safety Net Hospitals)為基礎的照護體系而言,資金緊縮恐帶來連鎖衝擊。
國會共和黨人目前傾向嚴審資格,砍掉白卡人數,比較不傾向削減資金。
曼哈頓華埠 登記率21%最高
紐約市衛生局日前聯合多個市府單位舉行圓桌會議,重申不論移民身分,所有紐約人皆可獲得市府提供的醫療服務。會後,市衛生局代理局長莫爾斯受訪表示,若聯邦大幅削減白卡經費,將對市醫療體系及整體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莫爾斯指出,紐約市有半數居民仰賴白卡,其中兒童占比達六成,新生兒中更有55%為接受補助的母親所生。據市人力資源管理局(HRA)3月白卡登記數據,主要華人聚居區的白卡登記比率普遍偏高:布碌崙(布魯克林)第七和第十社區約為15%,法拉盛所在的皇后區第七社區達17%,略高於區內平均。曼哈頓華埠的白卡登記比率最高,超過21%,顯著高於全區平均。
刪補助 也削弱「預防醫療」
除了經濟層面考量,莫爾斯也憂心補助削減將削弱「預防醫療」的普及度,導致更多人無法接受乳癌、結腸癌等早期可篩檢疾病的檢查。「我最不願見到的情況是,若我們失去大部分醫療補助資源,導致保險涵蓋人口減少,進而使乳癌、結腸癌等可預防疾病的發病率上升,」莫爾斯表示。
據美國癌症協會癌症行動網絡(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ancer Action Network)數據,擴大白卡覆蓋和患者的倖存率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係。白卡覆蓋有助於可提升患者與倖存者的保險覆蓋率,增加早期診斷與治療機會,並提升生存率與篩檢率。 在有白卡擴張服務(Medicaid Expansion)的州,聯邦合格健康中心(FQHCs)的結腸直腸癌篩檢中位數為42.1%,而未擴大者僅為36.5%。
新移民仰賴醫療 首當其衝
在美國醫療系統中,「安全網醫院」(Safety Net Hospitals)扮演關鍵角色,專為低收入、無保險與邊緣群體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雖無統一定義,安全網醫院一般指以服務弱勢群體為導向、白卡與無保險病患占比高的醫療機構。
據紐約州衛生廳統計,紐約市內47家受評醫院中,有28家被列為「完全安全網醫院」,其中曼哈頓的表維醫院(Bellevue Hospital)醫院位列前茅,該醫院也是全市公立醫院系統中的最大急診護理機。皇后區則以艾姆赫斯特(Elmhurst)與法拉盛醫院為主,服務快速增長的華人社區。布魯克林共有九家符合標準。
對曼哈頓華埠等移民社區而言,安全網醫院能否「在地可及」,關係重大。莫爾斯直言,若白卡病患失去保險,「這些醫院將無法維持營運,甚至面臨關閉風險。」
安全網醫院對白卡資金依賴度極高。州衛生廳數據顯示,法拉盛醫院住院病患中約72%、門診病患中約78%為白卡使用者。而公共資金撥款緊縮無疑將使口譯服務、社區診所與慈善醫療首當其衝,這些正是非英語母語長者與新移民仰賴的醫療資源。
「白卡是醫療體系的命脈」
莫爾斯表示,許多民代及民選官員已投入保護白卡的行列,但紐約市仍需更多支持與行動。她認為白卡不僅關乎居民醫療服務,更為州與市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白卡是我們醫療體系的命脈」。
莫爾斯表示,如果真遭大幅削減,市府也會強化本地安全網計畫,如「紐約關懷」等替代方案,彌補缺口。「白卡經費削減是全國性的問題,但紐約市會站出來引領,」莫爾斯說。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