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賴總統…性格固執 即興言論易引發危機

賴清德總統(左)堅持對錯分明,外媒用「固執」或「頑固」形容其個性。圖為賴總統去年五二○就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左)堅持對錯分明,外媒用「固執」或「頑固」形容其個性。圖為賴總統去年五二○就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去年一月當選以來,外媒聚焦其兩岸、對美外交、國防,及朝小野大下,他如何發揮政治智慧來和在野黨競合。在外媒報導中,常不約而同提及他的「頑固」性格,並點出如今其身分已是台灣的總統,可能必須展現若干彈性與靈活度。

國防部長顧立雄三月曾在和國內外媒體茶敘時說,國際局勢變化快速且詭譎,台灣也深刻體認國際政治不能只談價值,卻不談國家利益,美國也看重自身國家利益。

彭博資訊報導說,顧立雄這番話顯示,台灣與其他仰賴美國軍事支持來對抗中國大陸的國家面臨急迫性。在目睹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二月在白宮和美國總統川普爭執後,這些國家的國安官員,必須制定新策略來應對這位接下來三年多美國的新領袖。

但賴總統在日本經濟新聞與日經亞洲十三日刊登的專訪中,仍敦促各國以「非紅」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制衡中國的「不公平」貿易。涉外人士指稱,賴總統此時接受日媒專訪,凸顯「緊扣民主陣營共同合作嚇阻單邊行為論述」及「民主陣營敘事」。

而在十二日、即該專訪刊出前一天,美、中共同聲明關稅戰休兵九十天,川普當天在白宮記者會「天外飛來一筆」表示,「(北京)他們已同意開放中國(市場)、全面開放。我認為,這對中國將極好,對我們(美國)也極好;這對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美國國務院隨即強調對台政策不變。

有外媒在川普第二任快滿月前夕,就在報導中提到他悄悄地改變美國對台立場,即一切向經濟看齊。鑑於他對政治採取的交易或生意至上做法,川普政府對台灣的公開聲明,可能是為了美國、而非台灣的利益,這並不令人意外。

美方有關台灣的言論似乎旨在增加在美、中貿易戰的談判籌碼。川普團隊很可能有人已考慮調整對台立場的所有可能影響,並認為這對美國經濟甚至川普政府有利。台灣只是這場博弈中的一顆棋子。

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外媒也在對賴總統的報導中,透過受訪的支持者及反對者來描述其個性,特別是固執或頑固(stubborn、dogged),或者說堅定(firm)。民進黨台南市黨部前主委潘新傳形容,「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他很堅持」。

紐時報導指出,在涉及與中國打交道,處理有風險的細微差別時,賴總統恐不太擅長。他得注意自己有時會發表即興言論的傾向,中國可能加以利用並製造危機。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塞克斯擔心,賴總統在外交政策與兩岸關係上沒多少經驗,他容易一時口誤予北京可乘之機。

儘管美、中正競逐全球主導地位,但雙方皆不想爆發危機。官員和外交政策專家指出,防止緊張失控將需要中、美、台三方克制,以避免過去反覆出現「挑釁與反應」循環。

華府雖已與前總統蔡英文建立有效關係,但部分美國官員認為,賴總統更傾向在獨立的言論上突破界限。而賴總統的失誤或北京大秀軍事肌肉均可能打破平衡,引發華府斥責賴總統或用展現武力來回應中國。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莊嘉穎說,賴總統表現出的任何挫折感或失去冷靜,都可能讓中國有機可乘,強化北京將他描繪為「麻煩製造者」的形象,他必須仿效蔡英文的冷靜及戰略做法。

顧立雄 蔡英文 烏克蘭 澤倫斯基 半導體 供應鏈

延伸閱讀

路透:川普集團考慮在胡志明市蓋摩天大樓 川普次子將到訪

川普控賀錦麗付費請名人背書 揚言展開重大調查

川普力推「大法案」 在眾院預算委員會闖關成功

港大校長:川普砍大學資助惹學者離美 是香港吸才良機

相關新聞

外媒看賴總統…性格固執 即興言論易引發危機

賴清德總統去年一月當選以來,外媒聚焦其兩岸、對美外交、國防,及朝小野大下,他如何發揮政治智慧來和在野黨競合。在外媒報導中...

新聞眼/賴總統只靠倚美抗中 難帶台灣離險境

現在國際局勢詭譎險惡,比起二○○八年金融海嘯,或二○二○年新冠疫情,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國家元首,賴清德總統的職責是替全...

全球變局…馬英九籲賴總統 穩定兩岸就不會淪為棋子

賴清德總統執政一周年,全球情勢丕變,台灣也面臨挑戰。前總統馬英九呼籲,賴總統能否帶領台灣走出當前困境,攸關二千三百萬台灣...

賴總統就職周年 520前夕藍集結「叭賴」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將在總統府敞廳以「迎風轉型、穩健前行」舉行談話記者會。府方人士表示,總統致詞將涵蓋民主台灣、...

洪奇昌提建言…穩定兩岸 展現戰略定力護和平

賴清德總統就任將滿周年,民進黨創黨工作小組成員、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指出,面臨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帶來全球經濟與金融的震...

新聞眼/反制賴17條 北京對台強化融合、突出法律戰

過去一年,國際局勢陡變,兩岸關係也有大變。因總統當選和正式施政以五二○為期,在一定意義上成了兩岸關係變局的關鍵點,觀察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