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賴總統…性格固執 即興言論易引發危機

賴清德總統去年一月當選以來,外媒聚焦其兩岸、對美外交、國防,及朝小野大下,他如何發揮政治智慧來和在野黨競合。在外媒報導中,常不約而同提及他的「頑固」性格,並點出如今其身分已是台灣的總統,可能必須展現若干彈性與靈活度。
國防部長顧立雄三月曾在和國內外媒體茶敘時說,國際局勢變化快速且詭譎,台灣也深刻體認國際政治不能只談價值,卻不談國家利益,美國也看重自身國家利益。
彭博資訊報導說,顧立雄這番話顯示,台灣與其他仰賴美國軍事支持來對抗中國大陸的國家面臨急迫性。在目睹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二月在白宮和美國總統川普爭執後,這些國家的國安官員,必須制定新策略來應對這位接下來三年多美國的新領袖。
但賴總統在日本經濟新聞與日經亞洲十三日刊登的專訪中,仍敦促各國以「非紅」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制衡中國的「不公平」貿易。涉外人士指稱,賴總統此時接受日媒專訪,凸顯「緊扣民主陣營共同合作嚇阻單邊行為論述」及「民主陣營敘事」。
而在十二日、即該專訪刊出前一天,美、中共同聲明關稅戰休兵九十天,川普當天在白宮記者會「天外飛來一筆」表示,「(北京)他們已同意開放中國(市場)、全面開放。我認為,這對中國將極好,對我們(美國)也極好;這對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美國國務院隨即強調對台政策不變。
有外媒在川普第二任快滿月前夕,就在報導中提到他悄悄地改變美國對台立場,即一切向經濟看齊。鑑於他對政治採取的交易或生意至上做法,川普政府對台灣的公開聲明,可能是為了美國、而非台灣的利益,這並不令人意外。
美方有關台灣的言論似乎旨在增加在美、中貿易戰的談判籌碼。川普團隊很可能有人已考慮調整對台立場的所有可能影響,並認為這對美國經濟甚至川普政府有利。台灣只是這場博弈中的一顆棋子。
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外媒也在對賴總統的報導中,透過受訪的支持者及反對者來描述其個性,特別是固執或頑固(stubborn、dogged),或者說堅定(firm)。民進黨台南市黨部前主委潘新傳形容,「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他很堅持」。
紐時報導指出,在涉及與中國打交道,處理有風險的細微差別時,賴總統恐不太擅長。他得注意自己有時會發表即興言論的傾向,中國可能加以利用並製造危機。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塞克斯擔心,賴總統在外交政策與兩岸關係上沒多少經驗,他容易一時口誤予北京可乘之機。
儘管美、中正競逐全球主導地位,但雙方皆不想爆發危機。官員和外交政策專家指出,防止緊張失控將需要中、美、台三方克制,以避免過去反覆出現「挑釁與反應」循環。
華府雖已與前總統蔡英文建立有效關係,但部分美國官員認為,賴總統更傾向在獨立的言論上突破界限。而賴總統的失誤或北京大秀軍事肌肉均可能打破平衡,引發華府斥責賴總統或用展現武力來回應中國。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莊嘉穎說,賴總統表現出的任何挫折感或失去冷靜,都可能讓中國有機可乘,強化北京將他描繪為「麻煩製造者」的形象,他必須仿效蔡英文的冷靜及戰略做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