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曾抗癌成功圓職棒夢!前統一獅投手過世得年30歲

日職/古林睿煬母親節登板戰樂天 火腿隊有「甜蜜煩惱」

白沙屯媽生氣了?香燈腳搶轎爆推擠…鑾轎突「斷棍」切面超平整

整理包/全民多放「4+1」日!當年被刪的7國定假日又是哪幾天

圖為示意圖。圖/AI生成
圖為示意圖。圖/AI生成

國定假日一向是全民關心議題,這20幾年來經歷過兩波演變,有一部分與工時有關係,聯合新聞網整理勞工工時與休假日的時間軸變化史,並找出資料告知大家2017年為什麼刪除七天國定假日,今天三讀通過的4+1天國定假日又是哪些?與當年的七天國定假日是重疊的嗎?

圖∕聯合新聞網
圖∕聯合新聞網

勞工的工時與休假日變化

1998年,公家機關與學校開始執行隔周休二日

2001年,公務人員與學校改為周休二日,勞工改為雙周工時84小時,即為隔周休二日。

但當時全台有65%企業實施周休二日,每日工時八小時,但每周不足的四小時,累積後抵銷掉舊有的七天國定假日,全台休假日並不統一。

2016年1月,工時從雙周84小時改為單周40小時,俗稱周休二日。國定假日仍為一年19天。

2016年12月6日,再度修改勞基法,確定實施一例一休,刪除教師節等7天國定假日,國定假日一年變成12天。2017年開始實施。

周休二日定為「一例一休(休假日可加班)」,以及增加資淺勞工的特休假等,勞基法共修正11條,勞工最在意的七天國定假,包括元旦隔日、青年節、教師節、光復節、蔣公誕辰、國父誕辰、行憲紀念日,2017年起都變成只紀念不放假。

另外,周休二日規定為「一例一休」,休假日雖可加班,但資方必須付出加班費,前2小時加班費為「1加1.33倍工資」,2小時後加班費為「1加1.66倍工資」,加班未滿4小時、以4小時計算。

2017年刪除七天國定假日的時空背景?

2016年12月6日勞基法修改,包括刪除勞工七天假、周休二日定為「一例一休(休假日可加班)」,以及增加資淺勞工的特休假等。從2017年開始執行。

哪七天國定假日

1月2日 元旦隔日

3月29日 青年節

9月28日 教師節

10月25日 光復節

10月31日 蔣公誕辰紀念日

11月12日 國父誕辰紀念日

12月25日 行憲紀念日

「還假於民」法案 2025年恢復的4+1國定假日是那些?

國民黨提出還假於民法案,今日(5月9日)三讀通過「4+1版本」。9月28日教師節、10月25日光復日、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小年夜及5月1日勞動節改為國定假日,全國放假。三讀通過後,教師節將會是第一個放假日。

農曆小年夜

5月1日 勞動節

9月28日 教師節

10月25日 光復節

12月25日 行憲紀念日

9月28日教師節、10月25日光復節、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這三天,即為2017年被砍的七天國定假日中三天。另外1月2日元旦隔日、3月29日青年節、10月31日蔣公誕辰紀念日、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都不在這次增加的範圍內。

加班費 周休二日 國定假日 工時 教師節

相關新聞

批光復節、行憲日不該放 但蕭美琴、林靜儀當年都曾連署

立法院會昨天三讀通過在野推動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新增4+1天國假,民進黨立委郭昱晴在臉書貼文稱行憲紀念日、台灣光...

不提版本又大罵 洪孟楷:民進黨吃霸王餐又嫌菜難吃

立法院會昨天三讀通過國民黨推動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今年起新增4+1天國假,民進黨立院黨團表示反對,指現行的實施辦...

再接再厲替綠委實現主張 藍委提修法倡調高勞工特休

立法院昨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法,全國未來可增加「4+1」天的假日。國民黨立委牛煦庭、廖偉翔、謝龍介等16...

「4+1」還假於民 觀光業者:拓展國旅的好時機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勞工未來可多「4+1」天假日。花蓮地震後觀光仍未回復震前水準,業者認為連假多...

恢復光復節林宜瑾批噁心 網友諷:大罷免大成功 再砍光勞工假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修法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民進黨立委林宜瑾在臉書稱,最令人作嘔的是藍白要求台灣人陪他們慶祝台灣光復,「你...

勞工爭假的背後 是對政府無能解決低薪的反撲

9日聯合新聞網點閱率最高的新聞前兩則,都跟勞工放假有關,這則「喬好了! 還假於民下午三讀 今年起教師節全民放假」一文於中午上線後,點閱率瞬間突破10萬,不到半天即達30萬,第二高的則是「確定了 今年起教師節、光復節、行憲節、小年夜、勞動節全民放假」也有20多萬的點閱。民眾對於多放假的期盼,背後透露了甚麼訊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