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羅明才將接立院副院長?藍委酸柯建銘助理:先顧好老闆出路

蕭亞軒暴瘦!健康狀況引擔憂 粉絲心疼「大腿比手臂還細」

獨/台積電2奈米洩密…工程師背景曝光 清大教授說重話

清大教授周卓煇強調,事件反映的不只是個人操守問題,更是台灣高等教育長期忽視品格教育與專業倫理所致。記者黃羿馨/攝影
清大教授周卓煇強調,事件反映的不只是個人操守問題,更是台灣高等教育長期忽視品格教育與專業倫理所致。記者黃羿馨/攝影

台積電驚爆工程師涉嫌竊密案,引發社會震撼。據悉3位工程師皆為清大畢業校友。對此,長年推動工程專業倫理教育的清華大學材料系特聘教授周卓煇表示,「不覺得意外,只感到遺憾」。

周卓煇強調,事件反映的不只是個人操守問題,更是台灣高等教育長期忽視品格教育與專業倫理所致,並批評學界過度功利導向,「只教技術,不教做人。」

周卓煇指出,自己是國內首位在大學系統中開設「工程倫理」課程的教師,至今已教學35年,曾創下單學期630多人選修的紀錄。然而,他也坦言此課程在學校內部屢遭打壓,反映台灣教育體系對品格教育的輕忽。「我從美國IBM回來後,發現國內教授關注的多是論文發表,對廢水、廢氣的汙染與責任幾乎無感。」

針對本次台積電案件涉案者來自清大,周卓煇強調,台積電最多的是清大系所校友,貢獻良多,一人違法不應抹煞大多數人的努力,但他也語重心長指出,早在多年以前,他在課堂上就曾遇過化學系學生自我介紹時稱「未來要利用化學專長製造毒品」,因為利潤高,只要不被抓到就沒事,顯示部分學生早在入學前就已價值觀偏差,學校卻又無矯正機制。

他更提及民國84年轟動社會的「清大飲水機下毒案」,一名清大化學系資優生竟將有機汞投入飲水中,企圖要讓心儀女同學中毒生病就近照顧,沒想到卻有另外兩名男同學不知情先喝下了這個摻毒飲水而送醫,事件震驚社會,亦突顯學校忽視學生的情感世界與需求。

周卓煇強調,台積電雖對保密防諜與專業倫理有高度重視,仍難完全防堵「鑽漏洞」者,根源仍須回到教育,「如果學校4年只教技術,不教倫理,甚至老師自己也罔顧學術操守,學生只會更確信只要不被抓就是對的。」

他也指出,部分學院、科系在追求工程認證時才被迫開設倫理課程,或只是去蹭一下他所開設的課程或演講;相反的,真正認真授課者反被邊緣化,周卓煇認為「品格第一,技術第二」。

周卓煇也說,業界早已認知倫理的重要,但台灣大學教育仍常將之視為可有可無的「選修課」,老師若自己沒標準,學生就更不會有。

針對外界質疑涉案工程師是否因工作壓力大想快速致富而走偏門,周卓煇直言,台積電薪資雖高,但錢從來不好賺,問題出在有些人就是想不勞而獲,想短時間暴富,若學生進校前就抱持這種僥倖心態,學校不引導修正,反而助長其偏差,最終釀禍也不令人意外。

周卓煇強調,這次事件不該只是譴責個人,而是要讓教育體系徹底面對問題,對於台灣社會長期價值錯亂、以功利為導向,周卓煇呼籲,專業倫理與人格教育應該是大學教育的核心,「這樣的課程不能再被邊緣化了。」

清大 工程師 台積電

延伸閱讀

川普擬課100%晶片關稅 新竹供應鏈恐加速赴美、台廠面轉型壓力

台積電(2330)的高點是3000元?有人直言「天空沒有極限」

台積電再投資2000億?中經院長揭川普數學邏輯:早知台灣不用這麼計較

台積電加碼投資?劉鏡清:可能是對方期望 而且2奈米會留在台灣

相關新聞

獨/台積電2奈米洩密…工程師背景曝光 清大教授說重話

台積電驚爆工程師涉嫌竊密案,引發社會震撼。據悉3位工程師皆為清大畢業校友。對此,長年推動工程專業倫理教育的清華大學材料系...

台積電2奈米機密疑遭內鬼外洩 涉案工程師傳購豪宅引檢調追查金流

在日商設備大廠擔任工程師的台積電離職陳姓工程師涉嫌勾結台積電吳姓、戈姓工程師及其餘多名現職員工,自去年起疑似趁遠端上班之...

台積電二奈米涉洩密案員工「已解僱」 東京威力科創:機密未外洩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驚爆2奈米製程關鍵技術遭外洩,主動向高檢署提告,該設備大廠與台積電共3名工程師遭收押禁見;此事件震撼國...

台積電2奈米洩密案 TEL打破沈默:涉案員工已解僱 配合台灣當局調查

台積電員工涉嫌竊取2奈米機密案,資料流向日商東京威力(TEL)台灣子公司東京威力科創(TEL台灣)設備工程師,台積電始終...

從台積電菁英到洩密嫌犯…工程師身分遭起底 業界嘆:自毀前程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驚傳2奈米製程機密技術遭外洩,已主動向高檢署提告,目前共3名工程師因涉嫌洩密遭收押禁見。消息一出,震撼國內外半導體產業,尤其引發竹科與供應鏈高度關注。

台積電內鬼洩密案 工程師自誇不缺錢砸數千萬買2宅、常消失準時上下班

台積電爆出內鬼竊取機密技術外流案,搜索拘提6名工程師到案,其中3名離職、現任工程師收押禁見。Threads社群平台流傳1...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