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關稅談了台灣軍購?華郵披露專家憂:貿易談判桌上通常不講這些

華盛頓郵報取得美國政府與多個國家的初期談判文件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將關稅工具運用到前所未見的國安議題,曾計畫施壓盟友推動軍事部署以遏制中國大陸的戰略影響力,更為特定美國企業爭取利益等,包括打算施壓台灣增加軍購、要求南韓提高軍費至占GDP的3.8%等,範圍遠超華府對外宣稱的「消除貿易失衡」目標。
在一份長達8頁的「補充談判目標」清單中,美國官員承認,可能的協議將涉及軍事基地、「傳統上不會出現在貿易協議中的」議題。官員還討論向其他國家施壓,為個別企業提供讓步,包括雪佛龍與馬斯克的星鏈計畫。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條款是否在談判中討論。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在貿易協議裡看到這種要求。在談判桌上,你通常不會談這些事。」
根據華郵取得談判文件顯示,川普政府官員曾打算施壓台灣、印度與印尼等國,增加國防支出或增加對美國的軍購。
根據美韓協議草稿,南韓應曾被美方敦促調整駐韓美軍部署,目標之一包括「南韓發表聲明支持駐韓美軍靈活調動,以確保遏制中國,同時抵禦北韓」。另外,美方還曾希望首爾提高軍費,由2024年占GDP的2.6%增加至占3.8%,並每年增加駐韓美軍基地分擔費用。
部分川普政府官員曾設想利用對柬埔寨的49%關稅為籌碼,施壓柬國「允許美軍定期進出雲壤海軍基地,並禁止中國軍隊在雲壤以外部署」。
美方計畫施壓以色列「移除中國對海法港的持有權」,並對中國掌控的澳洲達爾文港表示關切,要求澳洲政府釋出重新檢視該港經營安排的訊號。
海法是以色列北部的沿海城市,中方國營企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在2015年獲得海法港一處新自動化貨櫃處理設施的25年經營權。澳洲達爾文市輪流駐有約2500名美軍陸戰隊員,中國崑崙集團於2015年簽下在達爾文港為期99年的經營租約。
除此之外,美方在東非要求馬達加斯加「拒絕中國設立軍事基地及擴大軍事合作」,並敦促模里西斯評估移除華為、中興與海康威視設備;另要求與阿根廷討論對中國太空設施採取僅限民用的管控措施。
文件也顯示,談判優先保障特定美企利益,包括促成賴索托與多家美企簽約,給予再生能源新創公司OnePower的5年預扣稅豁免及開發許可,並豁免星鏈提供實體地址的法律要求。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計畫主任勒克(Phil Luck)指出,這類國安考量可能得以解釋,為何多數國家並未對美國商品採取報復關稅,「其他國家不認為這只是經濟競爭,他們擔心美國會升級議題程度,甚或退出北約、調整軍事部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