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萊」了!2批澳洲豬腳驗出萊劑 食藥署:風險可接受

又有澳洲豬肉被檢出萊克多巴胺。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最新統計,新增2批從澳洲進口的豬肉,檢出萊劑含量介於0.002至0.003ppm,共有47.25公噸。衛福部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這2批並未超過0.01ppm的限量標準,所有放行的食品,都是科學分析下可接受的風險,他再次強調,「希望我是一個安心署長,讓全體國人吃得安心」。
進口的澳洲冷凍豬腳被驗出含有萊克多巴胺,引發社會關注,是自110年1月我國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以來,首度有檢出數值紀錄的實例;姜至剛昨強調,這批澳洲冷凍豬腳檢出微量,0.001ppm,跟標準差了十倍之多,而業者也在事後發聲明致歉,表達要複驗及銷毀。
我國自2021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並針對豬隻各部位訂定,豬肉、豬脂肪(含皮)是0.01ppm,豬肝、豬腎為0.04ppm,其他可供食用部位如豬腳、豬胃、豬腸、豬心、豬肺、豬舌、豬肚、豬腦、豬血等,則是0.01ppm。
根據今天上午公布最新統計,新增2批檢出萊劑的澳洲豬腳。姜至剛說,這2批和先前公布的第一批來自相同製造廠、不同進口商,檢出含量介於0.002至0.003ppm,並未超過0.01ppm的標準,會秉持公開透明、揭露檢驗的資訊讓民眾安心。
姜至剛說,過去邊境報驗牛肉及牛雜碎24萬9609批,檢出萊克多巴胺計2493批,其中檢出萊克多巴胺超標不合格為6批,不合格批均退運銷毀;豬肉部分,目前檢出3批,是牛肉的零頭,瘦肉精萊克多巴胺都是一樣,牛豬肉產品均一體適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所有合格放行案件,都在科學分析下可接受風險。
「希望我是一個安心署長,讓全體國人吃得安心」,姜至剛強調,安心不只是安全,會把身體可能的風險評估給大眾,心理上面要自己建構、靈魂上則要昇華,會跟大家一起攜手前進,台灣能建構新的安心環境、食品安全社會是他最大希望。
姜至剛說,食藥署一直秉持檢驗結果透明揭露,所有放行的食品,都是科學分析下可接受的風險,「再次強調不會是零風險,以後也會堅持用藥原則」。
姜至剛重申,食藥署對食品所採取的管理措施,均在以維護食安優先的前提下,配合國家整體政策方向,透過科學分析原則,基於國人膳食風險評估及特殊飲食習慣,並參考國際標準而訂定,透過中央地方合作,持續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落實邊境查驗與市場稽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