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晚變天!雨勢從北往南擴大 母親節低溫19度「雨區曝光」

2025全球幸福城市 台灣9縣市上榜「台北躋身前10」6都僅1地落選

不當世界警察?川普對印巴衝突老神在在 CNN點出手關鍵、時機點

追蹤2年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活動範圍達250平方公里

黑熊「力鹿克」前年6月野放,近日頸圈自動脫落,成為林業署花蓮分署追蹤最久的黑熊。圖/花蓮分署提供
黑熊「力鹿克」前年6月野放,近日頸圈自動脫落,成為林業署花蓮分署追蹤最久的黑熊。圖/花蓮分署提供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2年前野放台灣黑熊「力鹿克」,透過衛星發報頸圈追蹤,頸圈日前依計畫自動脫落,完成追蹤任務,成為花蓮分署追蹤最久的個體,長期定位顯示,「力鹿克」活動範圍約250平方公里,核心活動範圍42.1公里,約10萬個籃球場大,為黑熊移動能力、範圍等研究提供重要資料。

花蓮分署2年前的5月2日接獲花蓮卓溪部落族人通報,在海拔約337公尺苦茶園發現黑熊受困套索,救援發現是隻大公熊,並送往野灣動物醫院照護月餘,同年6月12日野放,「力鹿克(Lizuk)」是布農語力量的意思,希望牠如滿弓蓄勢待發的黑熊,回歸山林。

花蓮分署透過「力鹿克」頸圈上的衛星發報器掌握牠的行蹤,發現野放後的前9個月,牠多在花蓮、台東縣界以南、新武呂溪以北的天然林區活動,隔年3月24日第一次跨越新武呂溪及南橫公路,便穩定在新武呂溪以南、紅石林道以北一帶活動。

衛星資料顯示, 「力鹿克」主要在海拔500到1500公尺間的中低海拔山區活動,動範圍廣達250平方公里,核心活動區為42.1平方公里,約10萬個籃球場大小;牠經常在淺山地區的原住民保留地周邊活動,也多次靠近部落,但2年來都沒有出現滋擾的行為。

長達近2年的追蹤時間,曾發生好幾周頸圈沒有回傳訊號的情形,花蓮分署還派員徒步上山搜尋,確認牠活動正常,只是因地形遮蔽訊號無法送出,虛驚一場。

考量頸圈電力,花蓮分署設定今年4月30日讓頸圈自動脫落,也依計畫完成,花蓮分署接獲訊息,本月5日派人查看,在台東新武路落後山一處林相豐富,有青剛櫟及太魯閣櫟等黑熊食源的次生林,找到完整頸圈,認定「力鹿克」已經成功脫下頸圈,是花蓮分署救傷野放後追蹤最久的黑熊。

花蓮分署表示,追蹤發現「力鹿克」活動軌跡橫跨多個部落範圍與周邊山林,展現黑熊對多樣棲地的適應力,2年來累積的軌跡資料,都有助於了解台灣黑熊的空間利用與生活習性,讓在地居民更認識黑熊,打造人熊共存的友善環境。

林業署花蓮分署救傷野放,追蹤黑熊「力鹿克」近2年,透過衛星發報定位,收集珍貴的軌跡資料。圖/花蓮分署提供
林業署花蓮分署救傷野放,追蹤黑熊「力鹿克」近2年,透過衛星發報定位,收集珍貴的軌跡資料。圖/花蓮分署提供
黑熊「力鹿克」前年6月野放,近日頸圈自動脫落,成為林業署花蓮分署追蹤最久的黑熊。圖/花蓮分署提供
黑熊「力鹿克」前年6月野放,近日頸圈自動脫落,成為林業署花蓮分署追蹤最久的黑熊。圖/花蓮分署提供
黑熊「力鹿克」前年6月野放,近日頸圈自動脫落,成為林業署花蓮分署追蹤最久的黑熊。圖/花蓮分署提供
黑熊「力鹿克」前年6月野放,近日頸圈自動脫落,成為林業署花蓮分署追蹤最久的黑熊。圖/花蓮分署提供

台灣黑熊 花蓮 野放

延伸閱讀

台灣黑熊力鹿克頸圈脫落 花蓮分署野放追蹤2年

台灣黑熊誤觸陷阱救治7個月野放 籠門開一溜煙奔向山林

黑熊受困救援...引發敗血症不治 創最低海拔紀錄

台東大武黑熊現蹤創最南記錄 證實排灣獵人口述不假

相關新聞

追蹤2年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活動範圍達250平方公里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2年前野放台灣黑熊「力鹿克」,透過衛星發報頸圈追蹤,頸圈日前依計畫自動脫落,完成追蹤任務,成為花...

獨/南庄鄉風美區台灣黑熊現蹤? 林保署架相機監測釐清

苗栗縣南庄鄉風美地區昨天傳出目擊疑似台灣黑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慎重其事,今天派員重回現場勘查,並未發現黑熊活動跡象...

元旦成功孵化小鯢寶寶 國家公園山椒魚展「加碼」三周

台灣迄今發現的5種山椒魚有「活化石」美譽,雪霸國家公園與玉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與等單位合作規畫在台中市國立公共資訊圖...

劇毒「僧帽水母」現蹤新竹新月沙灣 市公所呼籲勿觸碰

新竹縣竹北市新月沙灣是親子戲水的熱門景點,不過竹北市公所近日提醒,沙灘上出現劇毒生物「僧帽水母」,民眾若發現外型像透明塑...

台灣黑熊 康復返山

一隻台灣黑熊去年10月9日因誤觸陷阱受困,被屏東縣霧台鄉大武社區發展協會巡守隊發現,送至屏東科技大學急救與照養後逐漸復原...

醜到爆紅!陸合肥動物園方臉猴神似美國政治人物 保育員:其實是猴界美人

近日,合肥野生動物園的黑帽懸猴因長相醜萌意外爆紅,許多遊客慕名前來一睹牠們的風采,成為合肥野生動物園的新明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