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達琪/罷免後 領導人需以蒼生為念
👉▪【開票結果】726大罷免完整開票數據看這裡
大罷免今年初被提出,當時各方並不看好,但隨著一階及二階連署的達陣,罷團氣焰一度高漲,甚且傳出可在三階投票罷掉十至十五席國民黨立委;如今廿四席國民黨立委加民眾黨高虹安市長一席「○罷免」的結果,打破這些虛張的聲勢。
細究去年各區的投票結果,尤其是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的得票數,以七至八折計算,再與四分之一門檻數比較,能超過門檻的實不多;加以民進黨山頭各有盤算,而被罷者將士用命、傾力護盤,才出現全面擊潰罷免勢力的場面。
如以此方式及能量評估,八月廿三日的七席也不易罷成。換句話說,國會的朝小野大格局難變,但從開始到現在,罷團的街頭布陣、綠媒的熱烈炒作、執政黨的推波助瀾及政治豪賭,似捲起了千堆雪,卻全融化在已被藍白營燒熱的基層,大罷免真成了一場空。
不過,大罷免的虛幻面雖已揭穿,但它也揭露了一些台灣政治實務面的問題。首先是憲政僵局的無解困境:大罷免的起因源於朝小野大,執政黨與在野黨正面對決常吞敗績,這樣的政治攻防本是民主的日常,民主國家的憲政制度設計也為避免兩方過度的惡質競爭,設有調解的機制—如司法獨立、有釋憲的最高權柄,以解行政立法紛爭;還有倒閣機制來尋求選民的仲裁。但目前台灣的狀況,大法官因只有八人,無法召開憲法法庭來履行職務,反對黨兩次否決總統所提名的七人,造成第一道解僵之鑰完全失靈。
至於倒閣這一解方,我國憲法有提供操作機制,規定二分之一以上立委通過對行政院長的不信任案,行政院長得辭職,但可同時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但此一解散國會、重新改選、訴諸民意裁判的機制,在台灣從未實踐過。即便當下的行政立法糾葛,倒閣曾被國、民兩黨提出,一樣因政治計算而未成,致此一機制形同虛設。眼前司法及倒閣的解僵設計均無用,而大罷免未改在野仍為多數之結構,未來實需朝野領導人以蒼生為念,勝的一方,不妨先遞出橄欖枝,表示願理性溝通、協助推動國事!
第二是公民參政的機制不足:大罷免能走到第三階投票,不能不正視所謂公民團體的力量。雖然其組成包括一些親綠社團,但也有一些年輕、尤其是婦女的政治素人參與,他們熱情積極,不怕颳風下雨站街頭拉罷免;反共似是他們的共同心聲,但平常卻缺乏表達的管道,這些人下一步往何處去?我們的制度設計給予藍綠以外的空間非常有限,以往能進立法院的小黨存活率不出三屆,民眾黨似也吸納不了這些素人;朝野可以競相構思,讓這些人有更多政治參與的機會,而不是總在街頭吶喊!
第三是民進黨反共的威權復古:反共這次很奇妙地成為罷團的黏著劑,民進黨借力使力,頒布國家安全十七項因應策略、稱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老蔣時代的堅壁清野、僵固的反共方式突然成為顯學,執政者忙著境內貼標籤、找敵人,結果「反共無成」,值得民進黨領導人三思!
第四是國民黨組織的疲老脆弱:大罷免連署期間,國民黨各地方黨部接連被羈押起訴多人,雖說可能有偏差辦案現象,但其組織的疲弱老化也讓大眾一覽無遺!國民黨領導當局能不多所警惕、尋求組織更新嗎?
民主運作靠制度,但制度有窮盡;領導人的胸懷、意念及選擇仍是關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