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全聯全體通路公告 8月1日起其他電支全面下架僅開放全支付

胡亦嘉急欲擺脫與泰山紛爭 為何拚街口上市勢在必行?

誣告罪二審改判6月 高虹安「將上訴」:求司法還公道

賴總統 請兌現司法改革的支票

前副總統呂秀蓮揭露大罷免潰敗的八個原因。其中,司法雙標、檢調濫權名列其中。本報資料照
前副總統呂秀蓮揭露大罷免潰敗的八個原因。其中,司法雙標、檢調濫權名列其中。本報資料照

隨著首波「大罷免」大潰敗,七月廿八日法務部才公布今年調升一審主任檢察官的廿四人名單。其中,包括被民眾批評「不當訊問」、「頗具爭議」的京華城案承辦檢察官林俊言、唐仲慶等人,以及查辦「大罷免」連署造假案,聲押國民黨北市黨部前主委黃呂錦茹的朱家蓉。輿論質疑這份頗具爭議的名單,似乎在鼓勵司法檢調人員「跟黨走的日子更火紅」。

賴總統依舊固執,未記取大罷免大潰敗的教訓,回應人民對司法改革的期待及對司法不公、檢調濫權的不滿,無絲毫反省。請問賴總統,何時才要兌現司法改革的競選支票?

日前,前副總統呂秀蓮揭露大罷免潰敗的八個原因。其中,司法雙標、檢調濫權名列其中;她質疑柯文哲案為何檢媒關係密切、偵辦罷免案死亡連署又為何選擇性辦案?賴上任以來,首先是對鄭文燦肅貪,接著針對柯文哲;為什麼檢察體系跟某特定媒體密切關係?分明依法偵查不公開,卻有特定媒體一五一十將內幕揭露。為何檢察官可以在清晨按鈴,未帶搜索票即進行大搜捕?為何突然有多名國民黨黨務人員被搜押,且到現在還未交保?她質疑檢調一面倒、選擇性辦案,尤其針對死亡連署的大搜捕,為什麼只針對特定陣營?

呂秀蓮已察覺民進黨執政九年來,有關司法改革的競選口號迄今都成芭樂票,不但未見絲毫改革動靜,司法檢調雙標濫權的景況更變本加厲。前總統蔡英文曾大張旗鼓舉辦「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並提出「五項允諾」,且承諾國是會議結束後要緊盯司法改革進度,後來卻不了了之。賴清德競選總統時曾提出「司法革新」三大目標,宣稱「面臨專制與民主選擇之際,引領正確方向守護台灣」,如今都已成空話,甚至是開民主倒車的笑話。施政毫無建樹,卻成天計算如何鬥倒政敵、團滅在野黨、擺脫民意監督;以「更大的民主」為藉口遂行「大罷免」,不但無心於司法改革,反而利用司法檢調追殺政敵。

一年來司法檢調全力配合大罷免,只偵辦藍營涉嫌假連署,卻未見同樣偵辦綠營亦涉嫌類案,更對國民黨「反惡罷」的行動大動干戈,甚至多起罷免案還在連署階段,就由檢調搜索藍營地方黨部並逮捕羈押大批黨工;如此只辦藍、不辦綠,導致藍營「罷綠」選民深恐遭恫嚇,不敢踴躍出面連署,最後導致罷綠委無一成案。

尤其,柯文哲涉及京華城案與政治獻金案,迄今檢調仍未提出柯涉嫌貪腐的金流證據,卻羈押迄今。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因捲入京華城案致其妻子發生不幸;這宗悲劇暴露了一年來,檢調不斷以「押人取供」的手法把看守所當監獄、把嫌犯當罪犯,根本踰越人權和法治底線。如今這些只辦藍、辦柯的檢調人員受到賴總統青睞,都升官了!

司法檢調如此雙標濫權,事出必有因。細究賴總統的「團結十講」,主題分別是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外交、國防、兩岸、民主、和平、繁榮與均衡台灣,卻獨獨未見「司法」。賴總統何時兌現司法改革的競選支票?或未來司法檢調仍是賴總統駕馭權力的專擅怪獸,是恐嚇人民、消滅政敵、剷除異己、團滅在野黨的工具?

延伸閱讀

賴總統下令成立雲嘉南前進指揮所 政委陳金德召集進駐

大罷免慘敗輸在普發1萬?醫揭真相 曝1關鍵害罷團過度期待

大罷免成大破功...李文忠:抗中保台大方向沒錯 綠營問題在濫用

卓揆雲林勘災綠委也不挺 批治水歷經三任總統仍無法到位

相關新聞

少數總統不能只向少數道歉

賴清德終於為大罷免道歉了,只不過他致歉的對象只有「支持者」和「罷免團體」,彷彿把其他人當成「雜質」。

停止罷免 把時間留給謙卑及救災

民進黨第一波大罷免以零比廿五大敗,等於是賴總統的期中考試考零分,代表這一年的執政成績慘不忍睹。

賴總統為什麼不肯大反省?

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在昨日首波罷免結果後的中常會表示,他要承擔所有批評,向所有投入的公民團體與支持者深深致上歉意;...

請聽聽王世堅的真心話

身兼民進黨中常委的立委王世堅,在昨天中常會砲轟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要求對七二六大罷免大失敗扛起責任;王世堅並表示他多次反...

失智政策應直升3.0版

筆者目前正於加拿大多倫多,參加全球最大規模的失智症醫學研討會。在一場專題中,講員們都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失智症...

主治醫值夜班 拉全民健康陪葬

台大兒童醫院從八月開始,因為找不到足夠的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也要輪班支援晚上五點到半夜十二點的「on call」;這樣的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