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夢又「萊」 何時能止?

一○九年底蔡政府宣布將於隔年元旦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之美國豬肉進口;當時行政院長蘇貞昌為安撫民心,提出「進口豬肉之全方位管理措施」,包括派員赴美查廠、新增進口貨號、逐批邊境查驗、清楚標示產地,以及嚴格稽查落實追溯。近日,邊境驗出三批含有萊克多巴胺的澳洲冷凍豬腳,雖含量皆在容許範圍內,卻是我國開放萊豬進口以來首次發現萊劑殘留,引發國人強烈反彈。
對此,食藥署署長姜至剛說明,這些合格放行的豬肉都在「科學分析下可接受的風險」,並進一步提到「每日吃,然後一輩子吃,它都不會有超標的一個概念,是可以接受的範圍」,但國人質疑的是,政府信誓旦旦的「五大措施」豈非破功?
尤其當時蘇貞昌宣稱「進口豬肉自海關到廚房逐批查驗」,如今食藥署卻說過往無驗出超標萊劑的紀錄,故採二至十%「一般抽批」查驗即可。姜署長還表示:「合格的同學,你為什麼要盯著他?」但逐批檢驗是蔡政府開放萊豬進口時對國人的承諾,因此邊境檢驗僅採一般抽批就是毀信。
姜署長還強調,依食安法規定,合格貨品就算有殘留萊劑,「只要符合標準就不用公布流向或加強抽驗」,其前後不一的立場卻騙不了國人。一○九年十月七日,姜至剛曾以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身分,受邀廣播專訪談美豬與萊克多巴胺。他當時坦言體質敏感、如心律不整患者,應盡量避免接觸萊克多巴胺,並明確表示,即使肉品檢測出萊劑殘量ppb值小於十,除非有完整產銷履歷、註明產地與含有萊劑標示,否則就是欺騙。
食藥署近日公布三批遭驗出含有萊劑的澳洲冷凍豬腳,萊劑含量介於一至三ppb之間,符合姜署長當初說小於十ppb也要做產銷履歷;若以其先前標準,國人應有權知道含萊劑豬腳進入市場後的流向,姜署長如今卻主張不必公布,並呼籲「大家可以安心」,他這幾天所言,是否全都是欺騙國人之語?
農業部在此議題上明顯雙重標準,為何進口自美、加、紐、澳等四國的豬肉皆可允許萊克多巴胺殘留,國內豬農卻被嚴令禁止使用萊劑?農業部宣稱要「確保台灣豬肉競爭力」,並強調本土畜牧產業應與其他進口肉品市場區隔,歸根究柢卻是政府不得不向民眾保證國產豬肉不含萊劑。食藥署如今替萊豬背書,且拒絕建立產地及有無含萊之雙重標示查詢系統,使得國內外「市場區隔」逐漸模糊,並壓迫國產豬農生計。
含萊劑肉品議題不僅是政治,更是關乎國人健康與消費者權益的食安考驗。消基會不斷呼籲必須徹底落實原產地與是否含萊劑的雙重標示系統,保障民眾「知情」與「選擇」權利;推動雙重標示系統,不僅尊重科學,又可平息國人疑慮。但令人費解的是,賴政府至今仍宣稱邊境遭驗出含有萊劑的肉品「皆在安全容許範圍內」,要國人不必驚慌;這是對民眾知情權的嚴重漠視,也再次扼殺食安問題透明化的機會。
消費者不需政府再三的口頭保證,若賴政府真心重視國人健康與台灣貿易尊嚴,就該勇於面對質疑,推動更完善的標示與檢驗制度,還給消費者安心自主選擇的權利,終結這場讓人心驚的食安風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