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籲政院對新增5天假提覆議?柯建銘稱不急 原因全說了

患帕金森氏症風險增126%!美研究示警住「1處」附近要小心 恐是殺蟲劑惹禍

賴應導正視聽、還原史實

路透報導,賴清德總統將針對歐戰結束八十周年發表觀點,強調侵略行為必須挫敗,呼籲民主陣營共抗俄羅斯與對岸、北韓、伊朗。此舉引發外界對其動機,與即將到來的抗戰勝利紀念日是否比照辦理的質疑。

有人猜測賴總統係藉機以所謂「侵略必敗」,拉攏盟友、警示對岸、挑戰大陸的二戰話語權。然而俄烏之戰勝負迄難論定,且以我國際地位與外交實力,又是對發生遠在萬里之遙的歐戰發言,能獲多少迴響令人懷疑。

對照今年賴總統主持二二八紀念儀式致詞,當時他既歌頌當年台灣社會夜不閉戶、譴責國軍軍紀敗壞,並指控蔣介石犯下滔天大罪。姑且不論其認知的正確性業已凸顯「親日遠中」的主觀心態,更不免擔心:此際賴總統突選擇針對歐戰表態,是否別有繞開日本侵華歷史、逃避紀念對日抗戰勝利的意圖?

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無論是俄羅斯紅場大閱兵或預期中共舉辦相類的活動,都有透過隆重儀典,向國際社會傳遞對世界及區域局勢,包括兩岸關係看法的政治意涵。同理,國家領導人與其捨近求遠、趁紀念歐戰之機對中俄「潑冷水」,不如跳脫偏狹意識形態,以太平洋戰爭當事人之姿,於八月十五日終戰日在台盛大舉行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或能藉力使力,在國安、外交、兩岸等層面取得如下成果:

一、導正視聽、還原史實:昨天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赴俄羅斯國是訪問、並將出席俄羅斯為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八十周年慶典,他在「俄羅斯報」上發表文章,雖提及「要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卻稱係「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並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打敗日本軍國主義者。

中華民國統治大陸時期,國軍在蔣介石領導下牽制百萬日軍於中國戰場,最終取得勝利,是二戰史重要篇章。況因對日抗戰獲勝,台灣隨之光復,才有我等今日在台享有民主憲政事實。面對兩岸史觀差距與「抗戰由誰領導」長期遭曲解、國際學術輿論多以歐戰為中心,忽視中華民國貢獻,甚將日本由加害者扭曲成受害者的偏差論述,倘仍沉默冷對,不獨縱容「青史成灰」、有失國格,也難告慰大戰期間因抵抗犧牲的軍民同胞。

二、彰顯主權、反制「三戰」:藉由宣傳紀念抗戰,確立我國的抗戰主導地位,不僅可提醒世人正視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現狀、對抗中共發動否定我主權的輿論戰、法律戰,同時也可強化愛國教育、鼓舞士氣、提升國人光榮感、忠誠度與向心力,有利防禦對岸心理戰的滲透。

三、促進國際交流、開啟兩岸對話:習近平與普亭互邀閱兵,用意無非援引所謂「世界反西斯戰爭」盟友背景,釋放中俄戰略夥伴關係訊息。又查二○二三年間習也曾回信飛虎隊老兵,表達改善中美關係意向。故一方面我方不妨考慮利用紀念抗戰,拉近強化與昔日同盟如美、英、澳等國外交關係;另一方面,兩岸民間與官方若能在習過去主張彼此「共用史料」、「同寫史書」、「共寫抗戰史」的基礎上,以抗戰回憶作為公約數,互拋橄欖枝,或未嘗不能成為一扇化解歧見、開啟雙邊對話的窗口。

面對今年北京當局擴大紀念抗戰勝利活動,國防部長顧立雄與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早先已嗆聲「中華人民共和國沒辦法打一場還沒出生的戰爭」。爰上,建議賴政府,值此緬懷抗戰史的重要時刻,應好好想想如何站穩維護國家立場,發揮影響力。

俄羅斯 戰爭 抗戰

延伸閱讀

CNN:趁川普引發世界亂流 習近平訪俄羅斯實現2目的

綠營共諜之亂 周玉蔻籲賴清德做1事:都是前任時代禍事 小心還有大咖

民眾赴中正紀念堂致敬撲空? 管理處:僅暫停開放1日

禮物政治學 雍正愛送禮不是慣老闆而蔣介石狂送簽名照

相關新聞

大屋頂下/不願統一與主張台獨是兩回事(上) 誰家的中華民國神主牌

兩岸問題或台灣問題,就是「中華民國vs.台獨/中華民國or台獨」的問題。

星期透視/賴執政周年 改變「抗中」此其時矣

賴政府執政即將周年,台灣內部嚴重對立,朝政難以推動,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空前低落;外部則川普的關稅罩頂台幣狂升。在川普高關...

托育改革 要從源頭治本

剴剴案引爆社會集體怒火,昨天大批民眾走上凱道,呼籲別再讓兒虐悲劇重演。剴剴在居家保母手中遭虐致死,令人心碎。社會對幼兒照...

國際護理節 護理留任危機不容輕視

五月十二日國際護師節即將到來,值此之際,不僅要致敬護理人員對健康體系的專業貢獻,更必須直視當前醫療體系中護理人力面臨的嚴...

名家縱論/認清歷史事實與國際形勢

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國在柏林簽下投降書,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條件投降,至今屆滿八十周年,我政府自遷台以來從未舉辦紀念...

寫給母親的一封家書

母親節總是來得快速、來得溫馨,來得讓人不得不想起離開我十八年、到神界做仙的媽媽,如果那時候我知道她很快就要走,我一定放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