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產業交流合作 中經院學者:須倚賴雙方公權力制度性支持

去年11月8日,「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在福建龍岩開幕。中新社資料照
去年11月8日,「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在福建龍岩開幕。中新社資料照

中美貿易戰掀起波瀾之際,有大陸學者指出,此時正是推動兩岸先進製造業價值鏈重構之期。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表示,牽動兩岸供應鏈重構的關鍵因素,不僅是國際情勢變化所致,更多可能是受中國大陸內部政經環境惡化所影響。冀望兩岸官方能尋思破冰之策,秉持我方所需之對等尊嚴,建立有效的產業制度化交流機制,才是減緩兩岸產業供應鏈脫鉤趨勢的根本之道。

吳佳勳於「兩岸產業合作的前提與必要條件」一文裡指出,如同賴總統就職周年520談話強調,台灣的經濟路線以市場為導向,推動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加強與美國及全球各大經濟體鏈結,因此並未試圖推動兩岸產業的「脫鉤斷鏈」。台灣為因應全球保護主義升溫,在政策上側重供應鏈多元化與市場分散化,台商亦採取多點布局策略,以維繫供應鏈穩定,並降低經貿政策的不確定性風險。

其次,據中國統計年鑑數據顯示,原本在大陸的製造業台商家數,於2013年尚有5萬6千多家,但到2023年時已不到4萬家。台商家數減少的趨勢早於美中貿易戰之前,主要反映十多年來大陸內部營商環境惡化,包括生產成本上升、企業監管措施加嚴;2018年後的貿易戰及疫情衝擊,更進一步加速了台商產線的外移。

因此,上述情況在美中抗衡加劇的背景下,進一步雪上加霜。吳佳勳表示,中國大陸為加速產業與科技自主發展,透過「新型舉國體制」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運用國有資本進行補貼,已造成過度投資及產能過剩現象,尤其在先進製造業更是明顯。這些政策性補貼與他國產業形成不公平貿易競爭,也讓台商處境更加艱難。不論是轉向中國大陸內需市場,亦或拓展海外第三地市場,都面對著大陸產品低價競爭的挑戰和威脅。

她指出,美中貿易戰以科技競爭為核心的本質,也促使大陸近年不斷加大對新興科技產業的監管力道,推動《數據安全法》、《反間諜法》和《反壟斷法》等措施,涵蓋領域包括晶片製造、資通訊、AI人工智慧、生技醫藥等,在其追求科技自主前提下,這些監管措施對外資企業(包括台商)而言,都意謂著更難實質取得發展空間。

吳佳勳提醒,要推動兩岸產業交流合作,有賴雙方公權力介入並給予制度性支持。尤其在6G、大數據或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合作,若缺乏兩岸官方協商與對話平台,將因技術標準分歧、法律規範衝突與資源整合困難,形成合作的重大挑戰。然而兩岸當前因缺乏互信機制,官方互不交流,在政府授權、國際認證,技術標準對接、大數據領域涉及跨境數據流動與隱私規範等方面,都缺乏公權力從中協調兩岸法規落差。

吳佳勳最後呼籲,冀望兩岸官方能在此國際紛擾情勢下,尋思破冰之策,秉持我方所需之對等尊嚴,建立有效的產業制度化交流機制,才是減緩兩岸產業供應鏈脫鉤趨勢的根本之道。

台商 供應鏈

延伸閱讀

獨/新店里長遭爆組大陸買春團 當事人現身:因這事不得不陪同

邱垂正稱維繫與國台辦溝通機制 陸駁:當然停擺

伏季休漁期 大陸海警局:福建海警於金門近海「常態化執法巡查」

蝦皮賣違法大陸食品避查緝 食藥署長半年內「找棒子」

相關新聞

陸工業企業利潤躍進 裝備、高技術製造業成增長引擎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27)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3%,較3月加快0.4個百分點,創年內最高增速,...

華為6月將發表Pura 80手機等新產品

華為6月將發表多款新產品,其中,Pura 80系列手機將採用1英吋主攝與雙潛望長焦鏡頭最受到關注,另一款新手機主打5.5...

小米總裁盧偉冰:AI和晶片是小米兩大護城河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小米在2026年到2030年將投入人民幣2,000億元(約新台幣8,360億元)研發費用,目標是...

海基會台商端節活動 秘書長羅文嘉:搭建台商全球布局的橋樑

海基會29日舉辦「2025大陸台商端節活動」,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指出,未來海基會將整合政府資源,全力協助台商轉型升級與技...

旅遊回暖!陸酒店投資活躍 一線城市成交佔近四成

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大陸全國共有283單酒店投資交易。其中,一線城市成交佔比37%,成為交易主力。其中,華東地區佔比...

陸委會研議擴大管制公職人員赴陸港澳 區桂芝批「台獨家暴」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今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表示,擴大管制公職人員包含基層赴陸、港、澳。北一女老師區桂芝痛批,賴政府此舉是「台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