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推成屋銷售制度 防預售爛尾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大陸擬推廣商品房成屋銷售制度,正考慮要求開發商只提供已竣工的房屋,而不再採用加劇住房危機的預售模式,以防爛尾風險,並以此重塑購屋者對房市信心。新做法將針對新建商品房,同時地方政府保有「因城施策」空間。
知情人士透露,針對上述措施,官方方案尚未最終確定,仍有變數。而據討論中的方案,成屋銷售制將按照開發商拿地的時間進行「新老劃斷」,即開發商在政策正式公布之後取得的住宅用地將適用成屋銷售規則,此前的項目不受影響,同時保障性住房(社宅)亦不包括在內。
環球時報提到,商品房預售制源自香港,一九九○年代引進大陸後成為主流,曾協助房企快速回籠資金、提升開發效率。但隨市場發展,預售制引發的交付風險、品質糾紛等問題凸顯,成屋銷售試點由此展開,在市場過熱時為拿地「降溫」,在行業風險暴露時保障「保交樓」。
雖然大陸房市開始出現企穩的早期跡象,但購房者仍然擔心開發商按時完成項目的能力,購房者不敢入市,導致房地產成交量及房價下跌。
香港文匯報報導,大陸目前的預售房制度遭到許多批評,稱由於其允許開發商在房子建成前就進行銷售,致使供給過度並導致開發商槓桿高企。根據克而瑞的數據顯示,在二○二一年房市開始下滑時,約百分之九十的新房銷售為預售屋,這一比率在去年降低到百分之七十四。
五八安居客研究院長張波分析,成屋銷售是房地產增量市場未來大趨勢,也是推動房企高質量轉型的重要措施,惟全面鋪開仍需多方面配套改革。當下全面推行時機還不成熟,實施過快或提升市場風險、衝擊產業。張波並指,對房地產業者而言,成屋銷售使資金回籠周期變長、壓力增大,短期內還會減少新房供應量,延緩市場復甦。但長遠來看,成屋銷售能提升產品品質,倒逼房企優化設計、建材和配套,也將推動業界優勝劣汰,加速產業整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