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器人產業走創新路 多元競爭格局 與美分庭抗禮

儘管面對美國圍堵,大陸機器人產業伴隨當局政策支持疊加核心技術突破,成為最熱關鍵詞。專家分析,過去外界認為大陸在機器人領域幾乎是模仿歐、美、日等地,然而,在DeepSeek出現及多個人形機器人問世後,儘管「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但顯示大陸已走上創新路,逐漸成為可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力量。
大陸近年對機器人產業的支持十分明確。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若干新名詞,特別指要發展「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其中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是AI與機器人融合的前沿領域,典型應用包括人形機器人、智慧製造(工業機器人)與自動駕駛等。
目前,大陸機器人企業已形成多元競爭格局,機器人產業正處技術突破、規模擴張和國際化加速的關鍵階段。
分類型看,人形機器人由優必選、宇樹科技領跑;工業機器人則有埃斯頓、匯川技術主導市場;關鍵零部件部分,綠的諧波、三花智控等企業逐步突破;華為、比亞迪等跨界巨頭則相繼入局機器人賽道,要透過技術融合加速產業變革。
一位不願具名的半導體學者表示,大陸擁有很大應用場域且在電池上極具優勢,最重要的是先天具龐大市場優勢,「只要市場夠大,自然可以開發智慧元件、零組件等的技術」。但他認為,機器人市場在終極性上,應用端目前還未出現「殺手級應用」,大陸或美國在這塊皆尚未成熟。
他續稱,過去外界都認為大陸是靠模仿美、日、歐等地,然而,從今年DeepSeek大模型問世及多個人形機器人出現後,「顯示大陸開始創新」,雖具體的市場還未成形,但大陸敢把資金投入,「大家必須要承認一個事實,除了美國目前在機器人產業獨大外,基本上大陸已逐漸走上創新道路,與美國分庭抗禮是正在進行式,同時慢慢取代歐洲、日本等地在產業中角色。」
摩根士丹利今(2025)年3月發布的研報《人形機器人100:繪製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在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的100家核心上市公司中,美國和中國大陸已在數量上旗鼓相當,共占總數的七成左右。從細分領域看,歐美主導機器人的「大腦」,中國主攻機器人的「身體」。
上述半導體學者說,大陸在機器人產業的強項是能做出極低成本的硬體。機器人實際為「載具」(如汽車一般),大陸已可造出很多便宜載具,這能使其造出更多機器人,不斷迭代進化。正因如此,後續或影響許多人轉而直接向大陸廠商購買,進而使中國大陸在全球競合的狀態下有機會壟斷整個產業,「成本將成為輸贏關鍵」。
半導體研究機構SemiAnalysis日前刊文亦指,在機器人領域,製造主導地位至關重要,要打造完整且功能齊全的機器人,就需無數次進行重複試製,直到形成穩固、可擴展且具成本效益的產品。這種對擁有價格低廉製造能力的國家來說是優勢,而對缺乏此條件的國家則是劣勢。
上述學者稱,人類開發機器人主要是要取代重複性和節省人力的項目,鑑於此,未來大陸機器人發展,還是會著重在重複性較高或危險度高的領域,像測試手機的耐摔度或汽車的防撞度,又或核電廠、化工廠、警察攻堅等。另在太空領域,人在太空成本本就較機器人高,若將人換成機器人,成本自然會降低。
SemiAnalysis在3月發布一篇報告,對美國機器人技術提出非常嚴重的警示,直言中國主導機器人行業,優勢極大。SemiAnalysis指出,全球正處工業社會非線性轉型的早期階段,當前自動化與機器人技術正經歷一場革命,但唯一有能力掌握這場自動化革命的國家「目前是中國」。若中國率先實現此一目標,而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未能跟進,他們將在所有領域遭遇競爭性淘汰甚至面臨生存威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