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諮詢委員:美中經貿談判未來可能陷入膠著

陸委會諮詢委員認為,中國大陸當前社會福利保障不足、收入增幅有限,加上房市下跌造成的負財富效應,以及對未來經濟和就業前景看法悲觀,將導致消費信心持續低迷。(本報系資料照)
陸委會諮詢委員認為,中國大陸當前社會福利保障不足、收入增幅有限,加上房市下跌造成的負財富效應,以及對未來經濟和就業前景看法悲觀,將導致消費信心持續低迷。(本報系資料照)

大陸委員會日前舉行第68次諮詢委員會議,美中雖於5月12日共同發布「美中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達成關稅休戰90天協議,然而美方要求中國大陸全面開放市場,中國大陸基於國安、經濟、社會控制等層面考量,在金融服務、數位科技及電信業方面開放的可能性低,雙邊的讓步與妥協空間有限,經貿談判未來可能陷入膠著。

根據陸委會28日發布的新聞稿,這次諮詢委員會議主題為「美中博弈加劇下對中國大陸經濟及兩岸經貿之影響」。會中學者引言指出,美中經貿摩擦從「戰術施壓」演變為「戰略脫鉤」,對中國大陸經濟體質與成長模式調整構成實質挑戰,中國大陸面臨出口結構轉變壓力。

學者表示,近年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自2018年的19.3%降至2024年的約14.7%,儘管中國大陸試圖拓展東協、中東、拉美等市場,惟新興市場在市場規模、法規制度以及政治穩定性等難與美歐相比,效果有一定侷限性。

部分委員關注,中國大陸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5.4%,消費及出口維持成長,尚未出現顯著下行跡象,短期關稅衝擊尚未顯現,或因中共經濟刺激政策帶來的支撐效果,惟4月物價指數持續低迷,反映通縮問題未解。

該諮詢委員稱,儘管中國人民銀行5月7日宣布一攬子貨幣寬鬆政策措施,包括調降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降息0.1個百分點等,惟在企業與消費者預期悲觀下,貨幣寬鬆政策若傳導不良,市場資金將難以轉化為實體投資。

另,部分委員分析,中國大陸近期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刺激計畫,試圖拉動民眾對消費品、汽車、家電產品需求,以提振內需消費,或許可帶來短期刺激效果,惟長期持續性有限,消費不振的原因在於政府對社會福利保障太少、民眾養老金偏低,收入增幅有限;加上房市下跌造成的負財富效應,以及對未來經濟和就業前景悲觀,導致消費信心持續低迷。

部分委員觀察,據彭博智庫、歐盟商會等研究報告,「中國製造2025」在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等產業領域,取得較好的發展成果。中國大陸近年為因應美國高科技產品封鎖,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啟動新質生產力,雖具有國家政策資源挹注的優勢,然而在關鍵核心技術如先進製程、EUV設備與EDA軟體等仍面臨國際封鎖與投資轉化困境。

另有委員指出,中國大陸2023年至2025年實際使用外資(FDI)呈現年減趨勢,為提振外商及民企信心,習近平近期會見外商及民企代表,並通過民營經濟促進法與強化外資保護承諾,釋出中共支持市場開放及民營經濟信號,然而外界對政策執行力,以及法治與政策透明度仍抱持疑慮。

部分委員建議,美中博弈結構性深化,牽動全球供應鏈與地緣經濟重組,中國大陸與東協、俄羅斯等國貿易往來增加,與歐美國家直接貿易呈減少趨勢,台商海外布局除了生產成本或市場商機考量外,也應重視供應鏈韌性提升與多元化布局,以面對全球政經風險與供應鏈中斷挑戰。

美中

延伸閱讀

邱垂正稱維繫與國台辦溝通機制 陸駁:當然停擺

裕隆:希望調降貨物稅而非關稅 讓國產車廠保有競爭利基

兩岸文化與媒體峰會將登場 陸委會示警:非單純交流

統戰新手法?台生曝赴陸「參賽即得獎」 陸委會:應提高警覺

相關新聞

陸工業企業利潤躍進 裝備、高技術製造業成增長引擎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27)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3%,較3月加快0.4個百分點,創年內最高增速,...

華為6月將發表Pura 80手機等新產品

華為6月將發表多款新產品,其中,Pura 80系列手機將採用1英吋主攝與雙潛望長焦鏡頭最受到關注,另一款新手機主打5.5...

小米總裁盧偉冰:AI和晶片是小米兩大護城河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小米在2026年到2030年將投入人民幣2,000億元(約新台幣8,360億元)研發費用,目標是...

海基會台商端節活動 秘書長羅文嘉:搭建台商全球布局的橋樑

海基會29日舉辦「2025大陸台商端節活動」,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指出,未來海基會將整合政府資源,全力協助台商轉型升級與技...

旅遊回暖!陸酒店投資活躍 一線城市成交佔近四成

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大陸全國共有283單酒店投資交易。其中,一線城市成交佔比37%,成為交易主力。其中,華東地區佔比...

陸委會研議擴大管制公職人員赴陸港澳 區桂芝批「台獨家暴」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今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表示,擴大管制公職人員包含基層赴陸、港、澳。北一女老師區桂芝痛批,賴政府此舉是「台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