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官媒回顧斯穆特霍利法案 小羅斯福總結:使美國走上毀滅之路

大陸官媒新華社昨刊出一則題為《美國關稅戰之害的世紀警示》的調查報導,回顧1930年由兩位共和黨議員斯穆特及霍利共同發起、被稱為「美國史上最糟糕法案」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報導稱,法案將2萬多種進口商品關稅提升到有史以來最高水平,最高稅率達60%。關稅引發的貿易戰加劇了全球經濟的大蕭條。到了1934年,全球貿易總量和全球工業總產值分別下降66%和33%。一些國家在經濟困境中採取更激進的外交和軍事政策,走上極端民族主義和擴張主義道路,為二戰爆發提供了土壤。
報導稱,該法案出台前遭到美國學界和商界強烈反對,但胡佛總統最終在1930年6月17日簽署該法案。而和這次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相似,《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幾乎為每個行業量身定製了關稅,將2萬多種進口商品關稅提升到有史以來最高水平,最高稅率達60%。此後,各國透過徵收報復性關稅、限制貿易、制定出口配額等手段反制美國,加拿大、古巴、墨西哥等國第一時間大幅提高關稅,一場全球貿易戰拉開序幕。
報導提到,1930年,法國提高從美國進口的汽車、零件、豬油等商品關稅;義大利將美國汽車關稅提高至100%以上;西班牙也提高針對美國汽車、輪胎、縫紉機等商品的進口關稅。
它稱,美國歷史文獻辦公室數據顯示,1929年至1932年,美國從歐洲進口商品金額由13.34億美元降至3.90億美元,出口歐洲的商品金額從23.41億美元降至7.84億美元。這段時期,美國進出口貿易量減少了約67%,而世界貿易總量在1929年至1934年間下降了約66%。
報導指出,加徵關稅猶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貿易驟降、股市暴跌、失業率升高,美國經濟在負面因素影響下加速下行。 1932年7月,道瓊指數跌到41點的歷史最低水平,相比1929年9月的最高點下跌89%。 《斯穆特-霍利關稅法》通過後,美國失業率持續走高至1933年的25.1%。農產品出口大跌導致許多美國農民拖欠貸款,連帶又拖垮了一批區域農村銀行。
關稅引發的貿易戰加劇了全球經濟的大蕭條。 《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實施前一年,歐洲貿易總量下降18%,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下降了33%;三年間,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下降15%。到了1934年,全球貿易總量和全球工業總產值分別下降66%和33%。
報導稱,德國政治經濟學家海因里希·李普曼回顧這場貿易戰時評論說:「沒有什麼比1930年的美國關稅措施更能妨礙國際貿易關係發展。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在面臨嚴重危機時,在自己周圍建起史上最高的關稅之牆。」
報導並歷數美國建國後歷次保護主義的措施。報導稱,縱觀美國歷史,貿易保護主義思潮不僅在很長歷史時期內佔據主導,並且每當經濟下行壓力加劇時就會捲土重來。自建國以來,美國政府多次揮舞高關稅「大棒」。
其中包括:1861年,時任總統林肯上任後積極推行保護北方工業資本利益的高關稅,很大程度上導致南北分裂、社會撕裂,成為美國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1897年,時任總統麥金利簽署《丁利關稅法》,把美國進口關稅平均稅率提升至52%。1922年,美國通過《福特尼-麥坎伯關稅法》,不僅導致1923年至1929年平均關稅稅率提高至38.2%,也推出了聲名狼藉的「反傾銷」政策。這項政策迅速引發歐美貿易戰,並致美國農民每年損失超3億美元。
《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則引發全球貿易戰並帶來嚴重後果後,小羅斯福總統審視殘局,總結出慘痛教訓:高關稅引發報復並扼殺投資,使美國走上了「毀滅之路」。
報導稱,美國政府聲稱遭受「不公平貿易」,一些政客認為提高關稅是消除美國貿易赤字的「最優解」。然而,這恰是美國政府對國內經濟問題的誤讀與曲解。美國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永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瑞.薩克斯指出,美國的貿易逆差源自於自身財政赤字和低儲蓄率,而非其他國家的貿易行為。
該報導總結認為,當歷史行至危險邊緣,回顧保護主義之害,世界呼喚摒棄短視築起的「高牆」,避免全球貿易走向碎片化。以史為鑑,如果美國一意孤行,站在逆規律、逆潮流的一邊,將難免重蹈覆轍,事與願違,造成雙輸、多輸的惡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