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克宮:俄羅斯再次準備展開和平談判 5月8至11日暫時停火

堂妹貼文掀波 蔡阿嘎向家人鞠躬道歉:我不是嘉義阿賢

關稅戰聯中抗美? 日執政黨「最糟糕時機」罕見接力訪京

在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加徵關稅之際,日本執政聯盟要員近日接連訪問中國。圖為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右)日前會見到訪的日本公明黨黨魁齊藤鐵夫(左)。(新華社)
在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加徵關稅之際,日本執政聯盟要員近日接連訪問中國。圖為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右)日前會見到訪的日本公明黨黨魁齊藤鐵夫(左)。(新華社)

在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加徵關稅之際,日本執政聯盟要員近日接連訪問中國。分析認為,日本這一系列外交活動並不常見,並指中日加強互動,已成為對抗美方保護主義的務實作法;中國學者認為,這不僅是向北京釋放戰略訊號,也是對日益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務實回應。

繼日本執政聯盟之一的公明黨黨魁齊藤鐵夫上周結束訪問中國之行,日本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27日至29日率領「日中友好議員聯盟」代表團訪問北京。這既是其繼今年1月之後再次訪問中國,也是其出任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之後首次訪中國。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森山裕在上周的記者會談及中日關係時說,為了減少兩國的課題和懸而未決的問題,增加合作與協作,日中雙方共同努力是很重要的。他表明將與中方展開討論,還說期待議員聯盟的訪問能為(改善)兩國關係帶來具體進展。

分析指出,就在北京喊出強化周邊外交同時,日本執政聯盟要員罕見接連訪中,除向外界宣告,日中合作意向,一定程度也在為日本首相石破茂訪華,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鋪路。

此外,公明黨前黨魁山口那津男和石井啟一也將於28日至30日訪問中國。日經新聞報導,山口那津男24日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後對媒體透露,正協調訪問期間到訪天津的南開大學,稱這是「教育文化交流」。

彭博分析,在美中關稅對峙下,日本執政黨要員接連前往北京,目的在於維持與北京之間的溝通管道。日經新聞則指,日本執政黨要員在短時間內相繼訪問中國的情況「並不常見」。

報導引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分析,近期中日高階互動對外釋放的訊息很特殊,影響不止於雙邊層面。在美國關稅政策攪動全球經濟秩序的關鍵時刻,中日兩國的密切互動本身就是美國發動關稅戰產生的地緣政治影響,是中日作為全球重要經濟大國對美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的一種回應。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家珅認為,日方近期一系列的外交活動,不僅是向北京釋放戰略訊號,也是對日益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務實回應。他認為美國的關稅政策讓作為其親密盟友的日本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是美國施壓要求其與中國脫鉤斷鏈,另一方面則是要維護與北京的經貿關係。中日在經濟上仍深度相互依存,這迫使東京即便面臨華盛頓不斷加大的壓力,也不得不謹慎行事。

據鳳凰網引述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稱,日方高官接連訪華反映日方希望與中方保持溝通渠道暢通。他認為,日本很難和中國一起公開反對美國關稅措施,但會從其他方面加强與中國合作,包括降低日中貿易壁壘,以對沖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

另外,日本嘉悅大學教授高橋洋一為「產經新聞」撰文稱,日本執政黨要員在中美關稅戰的背景下接連訪華是「最糟糕的時機」,可能被中國利用,作為與美國抗衡的籌碼。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日前在北京會見由日本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率領的代表團。(新華社)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日前在北京會見由日本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率領的代表團。(新華社)

相關新聞

拿陸證件也觸法 陸學者痛批「賴式綠色恐怖」:激化兩岸對立

賴政府近期強力清查國人持有大陸「居住證」、「定居證」、「身分證」等證件的情況,並威脅持有者恐將喪失台灣戶籍與中華民國國籍...

應對川普關稅有解?王健全提「台日韓結盟」:替代大陸生產

美中關稅戰持續,針對美中脫鉤對台灣的衝擊,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美國若要再工業化,必要解構大陸的競爭力,他並建...

時隔一年半 傳習近平本周將赴上海視察

中美之間貿易戰持續膠著之際,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傳本周將訪問金融中心上海。

關稅戰聯中抗美? 日執政黨「最糟糕時機」罕見接力訪京

在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加徵關稅之際,日本執政聯盟要員近日接連訪問中國。分析認為,日本這一系列外交活動並不常見,並指中日加強...

中一口氣核准新設10核電機組 投資規模逾2000億

5大核電工程,一口氣准了。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昨(27)核准浙江三門3期工程等核電項目,這是今年中國國內核電項目審批首次開...

美前財長寶森:AI競賽背後是能源競爭 核電是重要手段

美國前財長寶森(Henry Paulson)27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AI競賽的背後是一場能源競爭」。美國面臨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