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拒絕一族兩制 全國原民日噶瑪蘭人發聲盼恢復平地原住民身分

噶瑪蘭族人於民國91年復名,仍有許多族人因半世紀前未及時登記,無法恢復平地原住民身分。立法院正審議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噶瑪蘭族人憂心恐將未能復名的族人都列為平埔噶瑪蘭族,選在今天原住民族日發聲,呼籲審慎修法,避免「一族兩制」。
新社噶瑪蘭族耆老偕萬來,當年帶領族人奔走,終於成功爭取到噶瑪蘭族復名,成為第11族,23年過去,宜蘭、花蓮及台東,甚至北部都有許多族人,無法取得平地原住民。
偕萬來的女婿楊功明說,立法院正審議平埔原住民族身分法,草案第13條明定,本法施行前已依其他法令核定之民族別,其成員未依原住民身分法規定取得原住民身分者,得依本法申請取得平埔原住民族群成員之身分。也就是說,沒能取得平地原住民身分的噶瑪蘭族人,可申請變成平埔原住民,而非現行的平地原住民,「一族兩制」讓族人全炸鍋。
楊功明舉豐濱鄉新社村前村長李文盛,是噶瑪蘭族語老師,當初政府公告登記時間,李文盛正好在當兵,不知道此事,導致來不及登記,李文盛的父親、兄長都有噶瑪蘭族平地原住民身分,全家只有他不是原住民,根本違反人權。
「千萬不要修法變成兩個噶瑪蘭族」,花蓮縣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今天聲明指出,原住民身分主要是血緣關係而來,這是基本人權,不能因為未登記就喪失,若是政府有行政管理統計或資源分配等考量,都是技術問題,可以配套處理。
花蓮縣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呼籲,立法院審慎審議,加入「在修法前已具官方原住民族名稱者(例:噶瑪蘭族),得恢復平地原住民身分」,避免造成平地原住民及平埔原住民「一族二制」,維護憲法中族群平等權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