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淡黃蝶蟲蛹暴增成奇景 專家揭背後關鍵原因

近日在高雄左楠到橋頭地區大量出現淡黃蝶的幼蟲與蛹,引發關注。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說,淡黃蝶以阿勃勒等豆科植物的樹葉為食物,「阿勃勒多的時候,淡黃蝶就多」,南部偶爾就會出現大爆發,從嘉義到屏東都是四處可見。幼蟲暴增以後,作為食物的植物可能因此變少,可能會出現族群規模暴跌的現象,這種暴起暴落的現象是自然的。
顏聖紘指出,淡黃蝶在台灣很可能是一種早在20世紀之前就因為外來植物引入而播遷進入台灣的熱帶物種,在台灣其幼蟲只能仰賴栽培的鐵刀木、阿勃勒、以及花旗木存活,也就是說設些樹木的栽培數量與範圍會決定這種蝴蝶繁殖的規模與頻度。
淡黃蝶的遷飛能力很好,只要有任何寄主植物資源就可以利用繁殖。台灣南部自去年9月遭受2個颱風重創之後,許多豆科樹木倒塌。但是在10月後許多樹木開始重新萌發,所以讓一些在風災後存活的蝴蝶可以繼續繁衍。
顏聖紘說,淡黃蝶在台灣是有天敵的,幼蟲、蛹、成蟲都有各種天敵,包括生物、病毒、細菌與真菌感染,但是因為族群規模非常大,所以天敵的數量與捕食效能,很難快速壓制其族群增長。
顏聖紘表示,淡黃蝶上次在南部大爆發大約是2018年,高雄也是四處可見。阿勃勒多的時候,淡黃蝶就多,捕食淡黃蝶的天敵也會變多,所以淡黃蝶的數量才會受到抑制。淡黃蝶數量變化,易受行道樹與觀賞植物栽植影響,都市環境不利天敵生物多樣性生存,使幼蟲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抑制因素而大量增加,進而導致植物資源迅速消耗,族群規模隨後暴跌。
顏聖紘說,淡黃蝶數量暴起暴落是自然的,但如果出現在原生的,甚至是有保育危機的物種,就有可能加劇絕滅的風險。這也是為何推廣觀賞植物植栽時,必須考量到對自然生態的影響。蝴蝶爆多可能是一種奇景,但這個奇景的背後常常是基於我們對不同昆蟲對人類價值的偏見,還有都市植栽設計缺乏生態學考量的後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