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風險家暴加害人增電子監控 立委提案比照性侵嚴管

川普提前宣布輸美半導體關稅:擬課徵100%稅率

台南清淤遭挪用?市府水利局提數據:支出經費比補助多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主任祕書黃信銓強調台南清淤經費絕無挪作他用,且雨水下水道及區排清淤量連年增加,清疏資料定期在水利局官網公佈。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主任祕書黃信銓強調台南清淤經費絕無挪作他用,且雨水下水道及區排清淤量連年增加,清疏資料定期在水利局官網公佈。記者吳淑玲/攝影

針對民眾黨質疑台南治水成效?南市水利局說明,有關於治水預算,南北治水資源不均,台南土地面積與大台北差不多,卻僅得台北四分之一治水預算,仍努力以一當二使用。 只能採用較低的「10年重現期」防洪標準。而非台北「200年重現期」防洪標準。

另有關監察院所指「清淤經費未專款專用」,市府除已正式召開記者會澄清,市政水利局主任祕書黃信銓今天也再度說明,台南清淤經費「絕對沒有」挪作他用,台南市府從2020至2022年間實際投入雨水下水道清淤總經費為1億1377萬元,遠高於中央補助的8780萬元。又自2019年起年清淤量自10.7萬噸逐年增加至2024年度已達77萬噸,證明市府在清淤與治水工作上投注高度心力。

市府強調,以治水成效而言,台南豪雨造成淹水面積從2009年莫拉克的5萬5000公頃縮小至2023年凱米颱風的335公頃。質疑「民眾黨懂台南嗎?」若不了解,建議多瞭解台南歷史地理背景,理解為何台南易淹水,又如何在一棒接一棒、多年努力下快速退水,逐年展現治水成效。

南市府表示,治水是逐步改善的歷程,需要一棒接一棒。台南以有限的預算逐步展現治水成效,更顯不易。治水經費尚不足數百億,年初新版財劃法粗暴草率通過,加上中央總預算被大刪減,台南在此狀況下,後續治水經費堪慮。

南市府水利局也說明,依水利署劃定全台易淹水地區台南市就佔了3分之1,主要是台南地勢低窪、有舊稱「台江內海」、「倒風內海」,多數地區原為潟湖與河口三角洲,治水難度高。

水利局表示,針對8月2日安南區新順里淹水問題,水利局表示,除六塊寮排水上游安定區降下200年頻率的雨量,當天在新順里布建移動式抽水機外,水利局已爭取8.2億進行整治,包括新順橋改建增加流水斷面,現由工務局進行改建設計作業;另外7億在六塊寮排水最下游處匯入鹽水溪處增設抽水站約5億元,並在新順橋旁公園用地增設滯洪池,同時改建左岸護岸及堤後排水。

另安定區淹水部分,已爭取4億元,在新吉里設置分流箱涵,已完成發包;另在港尾里下洲子設抽水站和分流箱涵,已完成設計招標中;另以前常淹水的安南區「安中河」因安中抽水站完成,已大幅改善此次豪雨就沒有嚴重淹水。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主任祕書黃信銓強調台南清淤經費絕無挪作他用,且雨水下水道及區排清淤量連年增加,清疏資料定期在水利局官網公佈。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主任祕書黃信銓強調台南清淤經費絕無挪作他用,且雨水下水道及區排清淤量連年增加,清疏資料定期在水利局官網公佈。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市府回應南市府投入清淤經費超過中央補助。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台南市府回應南市府投入清淤經費超過中央補助。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淹水 治水 台南

延伸閱讀

影/南部水患災情慘 黃國昌質疑台南市府挪用清淤款項

影/持續清淤 陸軍第四座戰區部隊協助台南、高雄災區復原

遭指清淤補助未專款專用 南市府澄清絕未挪用

臺南柳營土石流民宅受損 撤離一戶8口

相關新聞

一釘一磚都不放過 雲林縣立田徑場挑戰公共工程金質獎

斥資21億打造的雲林縣立田徑場完工後,透過縣運動會成功完成萬人壓力測試,準備迎接10月18日登場的全國運動會,縣府表示,...

廣角鏡/雲縣運動中心 拚10月重開幕

雲縣國民運動中心於本月1日公告,地下1樓停車場、1樓游泳池、3樓體適能中心、各項課程已停止服務,9月起部分球場也停止開放...

風災毀損光電板棄置農地流出不明油汙 嘉縣環保局重罰百萬元

丹娜絲颱風7月6日登陸嘉縣,造成滯洪池光電板大量破壞,環境部長彭啓明要求廠商1日清理完畢,不清開罰;嘉縣環保局會同南區督...

一度傳出倒閉…雲林唯一國民運動中心突停業 縣府出面闢謠

雲林縣國民運動中心委外經營,但廠商提前解約,近日公告多項設施、場地停止服務,並受理退費,一度傳出國民運動中心倒閉,縣府今...

台南上萬戶房屋待修 市府啟動2閒置校園做臨時安置所

丹娜絲颱風導致台南上萬住家毀損亟待重建,台南市政府為安置受災戶,除上周五宣布啟動貨櫃屋安置方案,今天也宣布在北門國小玉湖...

救災綠營延續「疼惜台南 守護家園」行動專案 不放棄任何弱勢受災戶

丹娜絲風災後,民進黨台南市黨部成立聯合服務中心,前幾日急降雨又造成台南多處淹水。市黨部今表示,地方黨公職全力連結社會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