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可用...路更要好走!中市自來水延管路面復平破200公里

為改善偏遠地區長期缺乏自來水的困境,台中市政府積極推動自來水延管計畫,同步進行延管後道路復平工程,雙管齊下提升民生品質及安全道路。經濟發展局最新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全市工程後的道路復平總長度已突破200公里。
今年更獲經濟部水利署核定大雅區光復路、豐原區豐東路、大甲區東安路、大里區健東路、霧峰區丁台里及清水區海口北路等6案,總經費約7,200萬元延管經費補助,將有效解決當地民眾長年用水不便的問題。
經發局指出,台中市幅員遼闊,部分山區及偏遠地區過去長年仰賴井水、水車供水,不僅不便,也影響民眾日常生活與基本衛生。多年來市府積極向中央水利署爭取補助,並與台灣自來水公司合作推動延管工程,供水戶數自107年底的93萬4,424戶,提升至113年底的106萬7,289戶,合計提升13.2萬戶。
「接管不易,路修更難!」經發局表示,自市長盧秀燕上任以來,市府推動道路復平作業,徹底解決因管線施工造成的路面破損,與原有老舊鋪面問題。今年市府編列6,000萬元預算辦理延管後道路復平工程,第一期以大甲區文曲里、外埔區水美里(含周邊巷道)為主,施作長度約6公里,已於6月底全數完工,並於8月7日驗收。
經發局說明,許多接管地點道路狹窄或坡度陡峭,不僅工程難度高,成本也高,經發局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爭取經費,希望為在地居民提供更安全、平整的交通環境。
第一期共動支2,800萬元,完成近6公里、橫跨6個行政區,其中以大甲區及外埔區施工範圍最大,整修長度達4.39公里,涵蓋中山路一段72巷、溪底路等多條重要道路,展現市府推動施工區域通行安全與道路品質、民生建設的堅定決心與豐碩成果。
經發局補充說,後續將啟動第二期路面復平工程,規劃包含清水區、大雅區、新社區及大甲區等約6公里,預計年底前陸續完工,將持續盤點尚未供水地區,滾動式規劃延管路線,同步推廣節水教育,實踐「有水可用、路更要好走」的目標,打造永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