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未達標準!大嘉義生活圈再度不同調 嘉義市明正常上班上課

雨勢更猛!氣象署發12縣市豪大雨特報 2地區雨彈炸到紫爆

教全世界經濟學?川普揮關稅大刀 白宮顧問喊:值得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減少道路破損造成交通事故 中市府試辦15公尺寬以上道路智慧巡檢

台中市政府今年編列920萬元預算,試辦智慧巡檢車巡路計畫,範圍擴及全市15公尺寬以上道路,可有效提升巡查效率與精準度,降低道路破損導致受傷的案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中市政府今年編列920萬元預算,試辦智慧巡檢車巡路計畫,範圍擴及全市15公尺寬以上道路,可有效提升巡查效率與精準度,降低道路破損導致受傷的案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中市政府推動道路改善工程,去年改善道路超過4萬公尺。審計部指出,現行仍用傳統目視的方式巡查道路,應推動AI智慧巡查,此外因道路破損導致的國賠金額仍高。建設局表示,今年度已規畫智慧巡檢系統,先在15公尺以上道路試辦,可有效減少道路破損的國賠案。

審計部報告指出,台中市建設局辦理道路品質巡檢作業與控管養護,委託廠商擴充「台中好好行」App的道路巡查填報功能,提升道路的品質管控,去年路平專案工程改善道路長度超過4萬公尺、面積42萬餘平方公尺。

審計部表示,根據建設局提供資料,台中近年道路破損的陳情件數逐年下降,從2020年的2315件,到2023年的1884件、2023年的1763件,顯示道路品質的確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山線及海線地區的陳情件數卻增加,且道路巡查與修補契約金提前用完,影響修復工作。

審計部指出,因道路管理不善導致用路人受傷的國賠案件,2022年到2024年的件數是29件、14件與8件,然而金額卻是164萬、186萬與106萬,並未顯著下降,顯示道路巡查仍有改善空間。目前的巡查作業採用傳統目視方式辦理,無法及早發現道路瑕疵,市府應推動AI智慧巡查,確保用路安全。

以2022年判決的一起國賠案件為例,姚姓女子下午1時許騎自行車經過台灣大道外側慢車道時,路面上有長約20公分、深度超過1公分的坑洞,姚女經過該坑洞摔倒,四肢、面部多處受傷甚至喪失嗅覺,台中地方法院判決市府養護工程處賠償133萬餘元。

建設局表示,去年9月舉辦Red Bull賽車展演活動時,市府特別採用智慧巡檢車巡視賽場道路,透過AI辨識系統,確認道路的平整程度;今年市府擴大投入,編列920萬元預算,委託廠商試辦智慧巡檢車巡視市內道路,7月決標、發包,預計執行到明年7月。

建設局說明,今年的智慧巡檢計畫包含全市15公尺寬以上的道路,透過智慧巡檢車不間斷巡視,即時回報道路狀況,一旦AI辨識出坑洞或其他道路破損,管養單位可以馬上派員處理;若試辦順利,後續預計分年、分期納入全市道路,實現道路管養全面智慧化。

建設局表示,導入智慧巡檢系統後,可有效提升巡查效率與精準度,降低道路風險因子,減少國賠案件;海線、山線地區道路破損案件較多,除了後續透過智慧巡檢改善,也已責成豐原、神岡、梧棲、沙鹿等行政區加強巡查,優先將修補熱點列入燙平計畫。

車道 台中市 AI

延伸閱讀

為潭子居民搶通「回家最後一哩路」 楊瓊瓔跨部會協調救災

雨炸台中…多處積淹水道路坍方 盧秀燕:天氣變化劇烈不能怪氣象署

審計部稱台中市區公車死傷事故六都最高 中市府澄清數字有出入

審計報告:空軍勇鷹高教機發動機故障頻繁 3年壞148次

相關新聞

彰化黑米故鄉產量減半 農業部結合在地青年進校園搶救黑米產業

台灣黑米主要產地在彰化縣,溪州鄉曾是最大產區,逐年減少到年產量約兩噸,不到全盛期的一半,地方社團搶救黑米產業,進入校園指...

彰師大進德校區後方土石滑落 位邊坡的彰化縣調查站安全受關注

連日豪雨不歇,位在八卦山下的彰化師範大進學進德校區,校方今天下午通報縣府有土石流滑落情形,其中最受到關切的是位在八卦山邊...

穿上無塵衣體驗一日工程師 矽品為家扶孩子編織科技夢

在AI浪潮席捲下,半導體產業人才炙手可熱,國際封測大廠矽品精密彰化廠今天舉辦「矽品一日製程工程師」活動,邀請南彰家扶中心...

影/南投暴雨見奇景 網驚:電線桿是男的…台電回應了

受西南氣流影響,中南部豪雨不斷,南投縣上月底也因暴雨致多地溪水氾濫,傳出淹水災情,還意外出現電線桿「尿尿」奇景,網友驚呼...

彰化縣表揚38位模範父親 啣筆畫家張永銘生命故事感人

父親節前夕,彰化縣政府今天在花壇鄉全國麗園大飯店舉辦模範父親表揚大會,受表揚的有來自各鄉鎮市及身障團體推薦的38位模範父...

石岡中90線大量土石流破牆沖進民宅 盧市長承諾3000萬邊坡整治

台中市石岡街下坑巷中90線道路,日前因豪雨侵襲造成道路崩塌,土石崩落流至民宅,市長盧秀燕今勘災時指示,待雨勢稍停後將斥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