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中市貼警訊阻上當 無卡分期店家糾紛減少

「無卡分期」消費糾紛多,台中市府首創針對屢遭投訴業者張貼消費警訊30天。法制局長李善植說,實施半年,被鎖定的美容、交友業者申訴案分別降3成、7成。中市府建議中央制定專法,金管會已宣布,最快8月將12家資融公司納入金融消保法管理。
中部多校大學生被誘騙申辦「無卡分期」購買3C產品,法制局統計,資融分期申訴案去年達400件,申訴人年齡介於18至24歲,比率高達3成。
李善植說,民法規定18歲即成年,無須父母同意,就可申辦無卡分期消費,多數資融公司對申請人經濟狀況審核寬鬆,核撥無金額上限。但消費者多為學生,社會歷練不足,又隱瞞簽約事實,直到被催繳家長才得知,部分金額高達十多萬元。
台中市去年修正消費者保護自治條例,10月上路,納管無卡分期、先買後付款等交易模式,規定業者提供無卡分期前,須明確告知消費者付款利率、期數、總金額及違約金等,業者若屢次違反且逾期未改善,市府將在店家門口公告消費警訊。
市府表示,業者若拒絕、規避或遮蔽警訊、撕毀公告,可處3萬至10萬元罰鍰;法規上路半年來,各鎖定2家美容業者、交友業者,業者申訴案減少7件與21件,降幅達37%、75%。
中市府多次呼籲中央制定專法,對資融業者提供無卡分期交易模式予以管制,以維護金融秩序及消費者權益。金管會4月22日已宣布,最快8月將12家資融業者納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管理。
台中市長盧秀燕說,店家以脅迫、誘騙方式,使民眾簽署無卡分期,法制局近年接獲多起申訴,店家獲利高,根本罰不怕,中市首創張貼警訊公告,產生嚇阻作用,保護消費者權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