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區域計畫搞黑箱? 市府:依規辦30場公聽會聽取民意

公民團體與中市議員吳佩芸今開記者會,痛批台中市政府過去幾年未依《國土計畫法》等規定,落實公民參與,規避公民監督,導致流失大面積農地,更指都發局造假公民參與紀錄,非常誇張,要求市府承認並道歉。市府指出,台中國土計畫「宜維護農地」總量不變 民眾意見將送內政部審議。
議員吳佩芸表示,民眾反映市府過去幾年均未依法在國土計畫審議會及區域計畫委員會落實公民參與,不論在市府相關網站,無法查閱相關會議資訊,僅有會議記錄。吳佩芸說,第一時間上都發局網站查看,僅公告「會議記錄」沒有其他開會通知、議程。
吳佩芸說,國土計畫從原訂2025年4月30日上路,變成延後6年才上路,這6年的區域計畫如何「被局部變更」需要嚴格把關的項目,市府一定要落實區域計畫委員會的公民參與機制「別再玩假的!」要求都發局承認錯誤,並向市民公開致歉。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表示,台中市國審會113及114年度已連續二年沒有民間代表,顯示盧市府同樣未依《國土計畫法》第7條第3項遴聘民間團體代表擔任委員,難道涉及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的會議,盧市府刻意漏掉民間代表,市府未依法行政就是違法瀆職,嚴正要求盧市府立即補聘民間代表。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中辦公室主任鍾瀚樞呼籲,中市府應立即比照內政部,提供線上報名機制,並且公開區域計畫委員會及國土計畫審議會議的完整資訊,確保民眾意見能納入最後決策,如此才能讓市民得以真正實質參與計畫審議。
中科汙染搜查線秘書長徐宛鈴指出,台中非都市土地近16.8萬公頃,占全市75.85%面積,土地開發牽扯巨大利益,更關乎能否確保糧食安全的農地存廢。台中市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去年不讓公民參與監督,導致國土計畫功能分區劃設草案送內政部審議,才得知中市府將高達6400公頃「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的優良農地畫為「農業發展地區第二類」。
徐宛鈴表示,顯見市府未盡守護農地、協助農民之本分,反而大面積加速農地流失,現階段審議非都市土地開發的台中市區域計畫委員會,也在資訊未公開、公民參與機制不全的情況下,違反台中市區域計畫應維護農地總量,持續核可潭子區6公頃農地變更開發為宣教中心。
都發局表示,農業發展分區檢討是由農業局依各區農地利用綜合調查成果,在宜維護農地4.01萬公頃總量等條件不變下,訂定適地性農業的生產環境特殊等3大條件,包括不利耕作地區、易受干擾地區及臨近未來發展地區,據以評估調整農業發展分區,保障農地地主權益與農業發展。
都發局指出,市府國土功能分區圖在報內政部審議前,地政局已依規辦理30場公聽會聽取民意,也針對原民聚落農四(原)、農業發展分區議題,由市府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規召開相關說明會。內政部正依規審議台中市國土計畫功能分區,期間民眾可依規提出相關意見,或以書面提供陳情內容,市府將協助提送內政部,納入後續審議參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