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兩友邦出席北京中拉論壇 外交部:事前都有掌握

新北金山金包里二媽回野柳作客 外國學生擔任36執事

金包里慈護宮行腳儀式有外國學生參與體驗,感受台灣最溫暖守護的信仰力量。 圖/紅樹林有線電視提供
金包里慈護宮行腳儀式有外國學生參與體驗,感受台灣最溫暖守護的信仰力量。 圖/紅樹林有線電視提供

農曆四月16是金包里媽祖的大日子,在這一天金包里慈護宮的二媽要回到祂的發跡地野柳海蝕洞作客,每年到了這一天就有大批的信眾跟著二媽一起行腳來回金山與野柳,今天天公作美,信徒更是一早就到金包里慈護宮報到,準備陪伴女神出發,不只有信眾,活動中的36執事還可以見到許多的外國面孔,報名體驗最台式的宗教文化。

民政局長林耀長表示,金包里媽祖庇佑北海岸已逾兩百年,見證地方人民的生活與信仰。感謝慈護宮持續傳承地方文化,也肯定這場結合遶境行腳、地方美食與國際參與的活動,不僅凝聚在地向心力,也展現台灣宗教文化的重要傳承精神,在此歡迎今天參與的信眾能走進金山,親身感受媽祖的慈悲與文化的深度。

金包里慈護宮董事長游忠義說,今年活動內容一樣豐富精彩,報名今天隨轎行腳者可獲得包含帆布背包、文創帽、POLO衫、點心券、餐券與祭典入園券的行腳裝備2.0,以及媽祖聖杯抽獎資格,讓信仰體驗與儀式感更加完整。

活動在金包里慈護宮董事長與民政局長林耀長及眾嘉賓一起焚香祈福後,大家於廟埕廣場點起了象徵起馬炮的彩炮,宣告行腳儀式正式開走,在神將拜廟後,金包里大媽與二媽也在眾人的護持下熱鬧起駕。而整場儀式最吸睛的,絕對是來自致理科大與元智科大的53位交換學生所擔任的36執事團。

金山區區長劉昌松說,今年活動現場特別邀請多位外籍友人穿戴今年專屬行腳裝備,實地體驗「36執事」傳統陣頭儀式,與本地信眾一同參與遶境巡禮,從實際行動中理解台灣宗教文化的內涵與民間信仰的魅力。

這些學生有來自德國、越南、泰國、印尼、日本與吉爾吉斯,他們報名擔任媽祖的36執事,換上了傳統的執事服飾跟著媽祖一起出發,體驗台灣最在地的宗教文化,感受台灣最溫暖守護的信仰力量。

媽祖 民間信仰 金山

延伸閱讀

北港老翁騎車北上白沙屯拜媽祖 暗夜闖台61快車道挨罰

金山慈護宮二媽回娘家 國內外信眾遶境朝聖

u故事/走進魚路古道 外地青年蔡文培尋找金山的解答

遮陽隨著時間移動 新北金山流蘇公園盼增設休閒綠廊

相關新聞

新北汐止伯爵街14巷沉陷 土木技師提防災情擴大及搶修方案

新北市汐止區伯爵街14巷疑自來水管破裂,造成地基掏空,路面沉陷與龜裂。新北市議員張錦豪今天表示,會同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

新北金山金包里二媽回野柳作客 外國學生擔任36執事

農曆四月16是金包里媽祖的大日子,在這一天金包里慈護宮的二媽要回到祂的發跡地野柳海蝕洞作客,每年到了這一天就有大批的信眾跟著二媽一起行腳來回金山與野柳,今天天公作美,信徒更是一早就到金包里慈護宮報到,準備陪伴女神出發,不只有信眾,活動中的36執事還可以見到許多的外國面孔,報名體驗最台式的宗教文化。

新北瑞芳棒球場周邊夜晚昏暗 地方盼增照明設備

新北市瑞芳區柑坪里瑞芳棒球場一帶,夜間長期照明不足,影響居民晚間出入及活動安全。該地區為民眾夜間散步與休閒的重要場所,照明不足的問題引發關注。對此,市議員林裔綺服務處今(13)日邀集相關單位進行現地會勘,積極推動改善工程。

新北汐止伯爵街道路塌陷封閉 修復工程需半年

汐止區伯爵街14巷昨天發生道路塌陷情形,汐止區公所第一時間進行道路封閉,初步研判是底下自來水管破裂淘空地基,所以新北市政府今(13)日就邀請土木技師公會等相關單位人員現場會勘,討論復建工程,預計先改善道路龜裂及擋土牆,再重做道路,整體修復期程大概要半年的時間。

新北淡水學府路回堵問題 議員會勘盼另闢行穿路口

新北市淡水區,在學府路與中正東路口,每天車流量大,日前新北市議員蔡錦賢會同在地里長及新北市交通局來到現場會勘,要商討解決學府路往台北的車流,常常會因為右轉車輛等待行人穿越而造成後方要左轉車流回堵,加上學府路通行秒數不長,等到行人走完,也就要轉變成紅燈,因此學府里長也與市議員建議,行人可以往淡水方向另闢行人專用路口,避免回堵。

北市爭取輝達在台投資設廠有作為? 市府曝最新進度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將來台參加2025年台北國際電腦展,外傳將宣布輝達在台投資選址結果,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再度力邀。國民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