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未達標準!大嘉義生活圈再度不同調 嘉義市明正常上班上課

雨勢更猛!氣象署發12縣市豪大雨特報 2地區雨彈炸到紫爆

教全世界經濟學?川普揮關稅大刀 白宮顧問喊:值得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讓經濟要犯鍾文智給溜了 法評會建議高院法官陳勇松罰俸10個月

經濟要犯、連一鮑魚前負責人鍾文智炒作存託憑證(TDR)獲利4億7千萬元,累計刑期30年5月定讞,發監前棄1億保金潛逃。台灣高等法院去年未延長科技設備監控,且用「審理單」替代裁定,檢方無法抗告,引爆爭議。法官評鑑委員會今決議,時任審判長邱忠義報由司法院交付人事審議委員會審議,受命法官陳勇松報由司法院移送職務法庭審理,建議罰款,罰款數額為現職月俸給總額10個月。

鍾文智案最高法院今年3月12日判決定讞,隨後傳出鍾失聯的訊息,這才被發現高院早在去年10月14日即未延長鍾的科技設備監控,逕片面通知辯護人辦理具保程序,3月28日才補制「略式裁定」公開。當時合議庭以「審理單」裁定鍾文智加保及不延長科技監控,陳勇松未將裁定宣示或送達,僅由書記官以電話單方告知鍾的辯護人辦理加保。

裁定遭外界質疑未宣示或送達後,邱忠義、陳勇松認為審理單未充分表明合議庭所持理由,邱忠義兩度在審理單上增補文字,陳勇松並增補審理單所載評議附件。陳後來發現書記官製作詢問檢察官意見的公務電話查詢紀錄表內容不完整,指示書記官重新製作完整對話內容的公務電話查詢紀錄表並直接抽換。

法評會認為,邱忠義違反刑事訴訟相關規定,造成公文書有多種版本附卷,遭受外界質疑,嚴重損及人民對於司法信賴,情節重大。

陳勇松部分,法評會認為他嚴重侵害當事人權益,違反刑事訴訟相關規定,並嚴重侵害檢察官的抗告權,也未注意維護訴訟程序公平性,情節重大。

法評會認為2人分別違反職務上義務、辦案程序規定,以及法官倫理規範「法官執行職務時,應保持公正、客觀、中立,不得有損及人民對於司法信賴之行為」、「法官執行職務時,不得有差別待遇行為」、「法官應避免有不當或易被認為損及司法形象之行為」及「法官就承辦之案件不得僅與一方當事人溝通」規定,情節皆重大。

不過法評會認為邱忠義是一時失慮,經評鑑程序後應已記取教訓,他歷年考評紀錄良好,此次行為固有可議,但不到要懲戒的必要,因此依法官法第39條第1項第2款規定,報由司法院交付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審議。

但陳勇松身為受命法官,除不當增補審理單及指示書記官抽換公務電話紀錄表,還未依規定宣示或送達裁定正本,且屢將裁定正本未及時送達檢察官,所為損害法官職位尊嚴、機關信譽及人民對於司法信賴,情節重大,決議應送職務法庭審理,並建議罰俸10個月。

法官評鑑委員會今決議,報請司法院將處理經濟要犯鍾文智裁定案失當的台灣高等法院法官陳勇松移送職務法庭,並建議罰款,罰款數額為現職月俸給總額10個月。記者王宏舜/攝影
法官評鑑委員會今決議,報請司法院將處理經濟要犯鍾文智裁定案失當的台灣高等法院法官陳勇松移送職務法庭,並建議罰款,罰款數額為現職月俸給總額10個月。記者王宏舜/攝影

陳勇松 鍾文智 邱忠義 台灣高等法院

延伸閱讀

立委陳超明涉SOGO收賄案稱「有出國交流必要」 高院不放心仍限制出境

台中地院禁止旁聽記筆記 司法院驚訝 法官痛批「活在侏儸紀?」

影/高虹安拿「修正版論文給檢當證據」告陳時奮 高院認具相當惡性

高虹安被陳時奮控誣告一審判10月刑 高院今判6月!

相關新聞

讓經濟要犯鍾文智給溜了 法評會建議高院法官陳勇松罰俸10個月

經濟要犯、連一鮑魚前負責人鍾文智炒作存託憑證(TDR)獲利4億7千萬元,累計刑期30年5月定讞,發監前棄1億保金潛逃。台...

涉施壓市府修法取電玩執照 台北市副議長葉林傳500萬交保

台北市議會副議長葉林傳被控擔任議員期間,向北市府商業處施壓,透過修法開後門,讓限制級的電子遊戲場取得執照,葉林傳疑為幕後...

男網友邀女大生上餐酒館乘機撿屍性侵 辯你情我願遭法官打臉

鄭姓男網友3年前邀女大學生上餐酒館初見面,趁女大學生酒醉,乘機撿屍帶回住處性侵得逞,事後竟辯「雙方是你情我願」遭法官打臉...

新北男幫友人勸架...竟持刀追砍殺紅眼 一審遭判5年1月徒刑

新北市歐姓男子不滿王姓友人被李姓男子嗆聲,跑回屋內持2把折疊刀,先從正面猛刺李男左胸,再從背後補刀,犯後仍不罷休持刀追砍...

想要「戀愛的感覺」中年保全每月借貸約唱 竟成傳播妹ATM 最後勒死她

桃園范姓保全想要「戀愛的感覺」,自去年9月起,與3年前認識的杜姓傳播妹每月一次KTV約唱,卻遭對方陸續以見面拍照、玩遊戲...

影/羈押期滿又重操舊業 車手拒捕害2警受傷仍被逮

白牌車司機管姓男子轉行當車手,去年12月遭查獲,嘉義地方法院裁定羈押,今年羈押期滿獲釋又重操舊業,前天在新北市面交取款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