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洩密頻傳!成詐團、販毒幫兇 檢察官:羈押閱卷重製權應刪除
近年多位律師不堪金錢誘惑,淪為詐騙集團、販毒集團共犯,引發社會熱議,包括律師張秉鈞、閻道至、陳克譽等人都被指控洩密罪。台中地檢署檢察官戴旻諺日前在研討會直指,2017年刑事訴訟法修法,被告律師在偵查中羈押審查程序有閱卷權,成為洩密關鍵,除了建議在重製卷宗增加浮水印,也質疑刑事訴訟閱卷規則有刑事訴訟法沒有的「重製」,未來應修法刪除。
最高檢察署和全國律師聯合會、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4月舉辦「偵查中辯護權之定位與範圍」台中場研討會,包括檢、辯、學超過120人參與,提出具體策進建言,今天發表4月份月刊,釐清偵查中辯護權行使的正當範圍與內涵,希望逐漸形成共識,作為日後共同遵循依據。
台中地檢署檢察官戴旻諺表示,因為偵查不公開,被告不知偵查機關掌握事證,也不知下一步偵查行動,執法機關因此有優勢,避免勾串、湮滅事證;不過,刑事訴訟法卻規定,辯護人可以在偵查中羈押審查程序行使閱卷權,成為偵查不公開的例外,此狀況應優先檢討。
戴旻諺說,2017年4月刑事訴訟法修法,增訂賦予辯護人羈押閱卷權,但修法後8年來,律師因涉犯洩密罪遭起訴大幅增加;根據數據,2006年至2017年4月,10年期間起訴6件、緩起訴1件,合計7件,修法後,2017年4月至今年3月,約8年期間,起訴27件、緩起訴11件,合計38件,「修法後問題相當嚴峻」。
戴旻諺進一步說,38件中,案由為毒品、貪瀆等都在5件以下,但詐欺、組織、洗錢等卻共有20件,佔比達52%;又起訴的27件,以程序區分,聲押閱卷後洩漏資訊者占55%最高,陪同偵訊後洩密者占24%次之;以行為態樣區分,影印或拍攝卷證將資訊外洩者占72%最高,其次則為口頭或抄寫等方式洩漏占29%。
戴旻諺認為,明明刑事訴訟法只規定辯護人可以「檢閱、抄錄、攝影」,但刑事訴訟閱卷規則卻規定,辯護人得「檢閱卷證或抄錄、重製或攝影」,多出了一個「重製權」反而成為洩密行為最大宗態樣。
戴旻諺說,「重製」二字僅出現在刑事訴訟法的審判中案件,是不影響後續偵查,但刑事訴訟閱卷規則能讓辯護人在偵查尚未偵結時,就能重製卷證,直指「將重製權擴張到偵查中羈押閱卷程序,是很大的問題」。
戴旻諺續指,刑事訴訟閱卷規則的母法是刑事訴訟法第38條之1,閱卷規則的範圍應只是「審判中」的閱卷,並沒有「偵查中」的羈押閱卷,「刑事訴訟閱卷規則額外賦予刑事訴訟法沒有的重製權,已逾越母法」,且刑事訴訟閱卷規則的立法理由,完全沒有說明為何要賦予重製權。
戴旻諺建議,目前多數事務機都可以設置「內部使用」、「請勿外流」等浮水印,可考慮透過浮水印機制減少外流;另外,可在法院閱卷室設置羈押閱卷專用手機等設備,設計拍照後自動產生浮水印,拍照完畢透過傳輸線傳到法院提供的電腦,再讓辯護人取得這些卷證照片,可增加洩露偵查卷證的阻力。
戴旻諺希望,未來能刪除辯護人在羈押閱卷時「重製」與「攝影」卷證的權利,只允許檢閱、抄錄卷證,且要把資料抄錄在法院提供的抄寫紙上,一旦開完羈押庭後統一銷毀,並搭配抗告、再次閱卷的制度補充。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