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籍女子來台旅行帶手槍入境...到景點趴趴走 出境前安檢才被發現

美股早盤/川普晶片關稅含廣泛豁免!台積ADR瘋漲近7% 三大指數齊漲

數發部新構想推媒體分潤平台 三方向協助開拓新財源

數位發展部次長林宜敬。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數位發展部次長林宜敬。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數位發展部次長林宜敬昨(6)日表示,正規劃推動「台灣優質媒體共同分潤平台」機制,透過聯合訂閱制、點閱導向分潤、與Meta、Google等數位平台合作等三方向,協助媒體開拓新營收來源,預計年底前完成初期溝通並提具體架構。

Google昨日表示,透過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及Google新聞倡議旗下多項計畫積極支持新聞產業,將持續與政府及利害關係人進行有建設性對話,為產業共榮發展努力。另截至截稿前,未取得Meta回應。

媒體共同分潤平台規劃
媒體共同分潤平台規劃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日排案審查朝野立委所提《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議價法》草案,數發部首度在會中拋出成立分潤平台的概念。

林宜敬指出,觀察近期國際媒體業界相關發展,例如加拿大就近期宣布考慮修改其媒體議價法案以因應新的挑戰,數發部也正在積極思考,希望打造一個全面提升媒體收入結構的機制,確保各類型媒體能公平分享訂閱與分潤收入。

林宜敬說明,「優質媒體分潤平台」將採三大機制,首先是聯合訂閱制,民眾每月僅需支付新台幣300元,即可一次性閱讀多家優質媒體內容,降低用戶進入門檻,提升媒體曝光與觸及。

其次是點閱導向分潤,系統將依據用戶實際點閱行為,以演算法智能分配訂閱收益,兼顧流量與內容價值;第三是與國際平台合作,目前數發部已與Meta、Google等平台初步接洽,爭取技術協力與基金資助,期望促進國際平台與本地媒體共榮共好。

他指出,該計畫借鏡加拿大《Online News Act》與澳洲新聞議價法案經驗,台灣未來將以本土化方式推動數位新聞價值再分配,目的是打造台灣媒體經濟新典範,而非干預媒體運作自由。

林宜敬坦言,計畫推動需跨部會協力,目前數發部已與文化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啟動初步溝通。未來平台規格、監理機制、補助配套等細節,將透過多方協商凝聚共識。目前已有十多家媒體對方案表達高度興趣,他強調,政府角色是「促進平台建構者」,不干預媒體內容,而是以技術與制度支撐媒體良性競爭。

數發部 平台 Google

延伸閱讀

批數發部對媒體議價法出爾反爾 王鴻薇籲盡速協調通過

加國前防長:中國大陸加強施壓 難理解台灣爭論國防預算

數發部林宜敬:推動共同分潤平台 希望透過統一訂閱 讓媒體獲合理收入

數發部:媒體議價法窒礙難行 推共同分潤平台

相關新聞

至少5家!陸資企業挖台科技人才涉竊技術 檢調搜索25處

最高檢察署近日接獲法務部調查局情資,指出已有多家非法陸資企業涉嫌在台非法設點、挖角高科技人才,竊取台灣高科技機密技術。對此,新竹地檢署立即啟動偵辦行動指揮6個縣市調查站偵辦,破獲至少5家中資企業在台從事非法挖角與技術竊取。 新竹地檢署表示,本次行動共搜索25處地點,訊問涉案人員57人次,查獲至少5家中資企業,長期在台從事非法挖角與技術竊取,包括北京集創北方科技、北京特納飛電子技術、歌爾股份公司、博流智能科技(南京)與世紀互聯集團等,顯示出中資滲透台灣高科技手段日趨多樣且隱蔽,規模日益龐大。

因金融風暴轉行賣乳品 銀行襄理意外打造高人氣早餐店

隱身在屏東市中央市場中華路上,每到早餐尖峰時刻大排長龍,52歲老闆鍾永福18年前從銀行襄理轉戰創業市場,與妻子馮淑玲打拚,從路邊攤餐車做起,1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如今有2家直營、3間加盟店,他分享創業的心法,關鍵在目標設定。

影/四校大學生疾呼速訂新聞議價法 拯救優質媒體

媒體與數位平台議價法草案日前朝野立委未達共識,全案保留送交朝野協商。台大、師大、政大、輔大四校學生今天聯合舉行記者會,促...

照片看歷史/1958年救國團暑期戰鬥訓練體驗八仙山生活

1958年8月7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辦之暑期青年戰鬥訓練活動的「中央山脈探險」大隊中,在八仙山林場裡接受戰訓的男女青年共有40多人,他們住在距離林場工廠1600公尺架空索道之遠的另一個山峰上面,整天與莽莽蒼蒼的林海為伍,這一群初中一年級至高中的青年,對於戰鬥在深山窮谷間的活動,興趣是有增無已。

「我好像被閰羅王退貨了」 陳文茜:我可能暫時擋住了世界級癌王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2019年罹患肺腺癌後積極抗癌,去年再檢查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為抗癌住院治療,她昨晚在「文茜的世界周報 ...

數發部新構想推媒體分潤平台 三方向協助開拓新財源

數位發展部次長林宜敬昨(6)日表示,正規劃推動「台灣優質媒體共同分潤平台」機制,透過聯合訂閱制、點閱導向分潤、與Meta...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