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尖兵1/她陪病人洗澡送終 夏惠珍:那一刻永遠難忘

「十分喜愛在臨床工作,因為會和病人近距離互動,他們給自己的成就感,其實是很大的。」在台北榮總服務已15年的骨科病房副護理長夏惠珍,她回憶,當年公立醫院護理師十分熱門,她進入北榮時競爭激烈,可說是一路過關斬將,才順利錄取,也格外珍惜每一段臨床經驗。她說,護理工作雖然辛苦,但從病人身上獲得的成就感,讓她願意留下。
夏惠珍進入台北榮總服務,從產房、綜合病房、加護病房到如今的骨科病房,並於去年升任副護理長後,現在工作就是臨床及行政兼具。夏惠珍說,剛開始只是想幫助人,但在臨床實習時,照顧病人,看到病人的病情進步,會覺得這份工作很有價值,「感覺自己可以為病人,盡一份心力」。
夏惠珍過往在綜合科病房服務時,常遇到病情嚴重的肺癌患者,在離世前,因肺部腫瘤因素吸不到氧氣,而有「溺水感」,這時會呼吸衰竭、全身冒汗,最後在像是在溺水的過程中死去。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年約4、50歲肺癌末期的女病人,就是如此全身冒汗,十分不舒服。
既然病人如此不舒服,夏惠珍就和病人的子女說來幫病人洗澡,結果在她幫患者洗澡的過程中,病人安詳的睡著離世,「應該是病人覺得舒服了,也就放下了」,這時患者的兒子說,想借吹風機,讓他幫媽媽把吹乾頭髮,讓媽媽舒服地走,「那一刻我永遠難忘。」
夏惠珍身為副護理長,同時兼顧行政與臨床工作,她認為與病人近距離互動所帶來的情感連結,是行政工作無法取代的,雖然她曾在不同的病房服務,但她不喊累,認為在過程中可以學到許多不一樣的東西。
其實,夏惠珍剛到北榮時住進原有的舊宿舍,房間內的鐵床大約以使用了30、40年,,比當時21歲的自己年齡還大,「這真的不能接受」,而晾衣服的地方也十分破舊,一度想要離職,但後來還是留了下來,如今院方已啟用新的宿舍大樓,現在學弟妹們已有好的住宿品質。
談到護理師流動率高的現象,夏惠珍說,支持著護理師願意留在職場,薪資絕對不是唯一條件,還包括工作環境及成就感,況且,現在護理系學生畢業後,其他職業的機會更多,不一定要從事護理工作,而現代人也十分追求生活品質,希望工作及生活兼顧。
夏惠珍說,新世代更重視生活品質與自我價值,而現在病人的自我意識很高,使得剛入職的新進人員面臨極大落差,感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且在新冠疫情期間,許多護理系學生中斷實習,一旦進入臨床,容易產生挫折感,最後選擇離開。
「我總鼓勵新進護理師,將每次照顧病人都當作是最後一次,用全心全意的態度把事情做好,別讓自己成為逃兵。」夏惠珍強調,給予心理建設、正向引導與陪伴,是留住護理新血的關鍵。如今是三寶媽的她,感謝媽媽可以幫忙照顧孩子,面對護理師忙碌的工作,讓她取得生活及工作平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