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護理人力短缺根源?國教院曝5成護專生因家人期望入學 每5人有1人想轉學

首度實彈射擊!海馬士火箭系統兩度訊號異常 順利排除完成任務

美中瑞士會談達成降關稅協議 華爾街日報整理「5大重點」

高薪難留護理師 畢業生僅三分之一投入臨床醫療

十二日是國際護師節,國內護理人力短缺,醫院提高薪資,以期留住護理師,但醫療環境惡劣,薪資與付出不成比例,困境依舊。新聞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記者林俊良/攝影
十二日是國際護師節,國內護理人力短缺,醫院提高薪資,以期留住護理師,但醫療環境惡劣,薪資與付出不成比例,困境依舊。新聞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記者林俊良/攝影

今天是國際護師節,據統計,國內護理科系畢業生僅約三分之一投入臨床醫療,不少人在執業幾年後選擇轉業,主要原因在於工時長、環境惡劣,身心壓力沉重,白衣天使救人的初衷被消耗殆盡。

林承睿、林承濬為國內少見的男性護理師,這對廿五歲雙胞胎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服務五年多,一致認為,各家醫院習慣在畢業前夕至學校參加就業博覽會,提出誘人高薪,這對初出社會新鮮人來說,具有強大吸引力。等到實際進入職場後,發現中間存有不小落差,年輕世代需以新鮮的肝換取高薪,幾無生活品質,以致流動率偏高。

林承睿表示,五年前畢業時班上約四十名同學考取證照,目前僅剩二十人留在醫療相關單位,在扣除長照、社區及居家後,僅約六、七人留在醫療院所,主因在於在醫院執業的工時長,得熬夜加班,加上護病比偏高,異常忙碌,看似高薪,但與實際付出並不成正比。

衛福部偏鄉公費生 成效遠不如預期

為補足護理人力,衛福部於民國一○四至一○七年舉辦「偏鄉護理菁英公費生」計畫,招收二○○名護理公費生,成效遠不如預期。統計至一一四年,共一八四名護理公費生至偏鄉地區醫院服務,培育率達百分之九十二,看似不錯,但最後僅六十九人撐滿四年服務期,大部分公費護理師選擇賠錢離職。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副司長陳青梅指出,護理相關學系畢業生出路相當廣,即使醫院給予高薪,但願意留在醫療崗位的比率仍不如預期。

醫美等診所薪水佳 吸引年輕護理師

台北榮總一項調查發現,護理師離職原因前三名為另有他就、退休及壓力太大,凸顯護理師離職原因,除薪資外仍有其他因素。

北榮副院長李偉強表示,全國約有一萬二千多家診所,其中一成走全自費,如醫美、減重、抗衰老、健檢等,工作壓力較低,無須輪班,薪水也不差,吸引不少年輕護理師。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馬淑清分析,薪資只是護理師留任考量因素之一,另考慮工作負荷、正向的職場環境,以及民眾對護理專業的尊重與支持,這幾點可說是息息相關。

林承睿、林承濬工作五年多,目前年薪接近八十萬,因大林慈濟醫院福利不錯,護理師雙人宿舍月租僅一千多元,且值班時伙食免費,相關獎金優渥,兄弟兩人購車,存了人生第一桶金,贏過大部分同年齡男生。在家人支持下,救人初衷未變,願意繼續堅守救人崗位。

哥哥林承睿提醒,護理絕非只是一份工作,背後需有極大熱忱作為後盾,才能在輪班熬夜、病患無理要求時,微笑面對,唯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護好病人。

偏鄉 工時 薪資 衛福部 護理師 護病比 醫美 雙胞胎 高薪

延伸閱讀

護理尖兵1/她陪病人洗澡送終 夏惠珍:那一刻永遠難忘

成大醫院續關病房達70多床 院方祭出三招高薪留才

護理尖兵2/「男」丁格爾籃崇傑喜歡照顧病人的感覺

最棒的國際護師節禮物 高醫2護理師獲獎

相關新聞

盼降低美國藥價…川普推動最惠國政策 學者:影響新藥、癌藥

川普欲推動美國藥價「最惠國政策」,將降低處方藥與藥品價格,幅度達30%至80%。這項政策,將讓全球藥品市場迎來一場震盪,...

護理人力吃緊...恩主公醫院「三大投資計畫」 逾3億強化教育、AI照護

全台護理人力面臨嚴峻挑戰,恩主公醫院在國際護師節辦「114年護師節大會」,表揚超過40名優秀護理人員外,也宣布3項總投入...

未來一週天氣穩定 西半部高溫30度以上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今天表示,未來一週大致是穩定的天氣型態,白天暖熱「溫暖如夏」,西半部高溫在攝氏30度以上,東半部也在27...

影/1場槍擊案2個媽媽的痛 莊嘉慧母親盼:還我健康女兒

26年前的一場槍擊案,造成2位媽媽永遠的傷痛和不願觸碰的母親節,這對母女今天在台中慈醫院活動中同場出席;中槍至今成植物人...

「3指標」測小孩網遊成癮 醫曝「生活失能關鍵」:及早發現諮詢

網路遊戲成癮令家長困擾,專家提醒關鍵在於是否造成生活失能。精神科醫師潘俊宏說,家長若及早發現問題,可陪同孩子就醫諮詢,只...

台灣多數紅樹林非原生種 學者:為減碳擾亂原有生態系

環境部今天召開「紅樹林植林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第3次審查會。環保團體表示,此草案爭議極大,若倉促通過,將可能誤導企業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