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乩童與演員 郭鎧瑞「一炷香時間」入選國藝會新人

在台灣社會,乩童是一個神祕的角色。2025國藝會「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作品「一炷香的時間」,身兼編導演的郭鎧瑞,童年被「降駕」成為乩童,在北藝大求學階段,開始有意識地連結乩童及演員身分,創作以乩童經驗為素材的戲劇。「每個人都有很不得已必須成為的身分。」他表示,希望將這種在生命中不得不成為的契約分享給觀眾,在其中找到共鳴。
在「一炷香的時間」中,郭鎧瑞將乩童「問事」的儀式以詩意的方式搬上舞台,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帶領觀眾探問神明是否真的存在。他強調,並沒有要透過創作解釋或再現神,而是分享靠近神的體感,以及這種經驗如何與每個人相關。
郭鎧瑞透露,創作「一炷香的時間」之前,有先問過降駕在他身上的神秘力量,得到同意。他接著詢問創作的主題,對方告訴他「時間」。他表示,雖然從童年便開始擔任乩童,但對這股神祕的力量依然是半信半疑。
「乩童和演員,都是被某一種東西操控;乩童被神明所降駕成為一個代言體,而演員也在做某一種代言。」郭鎧瑞表示,作為演員,乩童這種靠近神明的體感是非常獨特的身體經驗,他希望將之錘煉成屬於自己的戲劇語言,也透過戲劇帶領觀眾去理解這個神祕的世界。
國藝會「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為長期與企業合作之專案,5月起於北、中、南巡迴演出,呈現三位年輕藝術家劉唐成、郭鎧瑞、林陸傑的全新創作。專案支持 35 歲以下音樂、舞蹈、戲劇的青年創作者,除提供創作經費外,也將創作成果推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所屬之三館演出,同時挹注製作與行銷推廣等資源。
劉唐成專精於小丑表演,曾赴英國深造,接受當代小丑大師 Philippe Gaulier 等人的訓練。此次入選「新人新視野」的作品「小丑與他的創造者」,描述一位演員,隨著年紀漸長、自尊心越發高漲,開始抗拒曾經熱愛的小丑表演;然而,他的「小丑」卻不願就此被遺棄,向他發出了調解通知書。演出以獨白、偶戲與形體默劇,交織出一場充滿幽默與悲愴的內心對話。
魔術師林陸傑,擅長將魔術作為戲劇敘事的核心手法,拆解虛實邊界,讓觀眾在錯覺與現實中重新審視世界。這次創作《錯誤(的)引導》,不只是一次魔術演出,而是一場關於觀看與認知的挑戰。他將魔術的「錯誤引導」概念轉化為敘事手法,交織個人生命經驗與歷史事件,讓觀眾在虛與實的交界處徘徊。提醒觀眾,每個人所見的世界,或許只是另一層視覺上的錯覺。
●「17th新人新視野」三齣全新作品,9日起於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繪景工廠及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登場。詳細演出資訊請查詢 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