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捲入台積電間諜案 日商TEL今天開盤股價大跌

逆子發酒瘋差點砍死爸 持凶刀應門再襲4警

絕對創新投資涉詐1.7億 北檢扣千萬虛擬幣、聲押禁見7人

每周喝超過8瓶啤酒恐爆肝! 研究:肝病風險高出1.5倍 死亡率飆2.2倍

醫師示警,具有肥胖或過重問題者,每周喝超過8瓶啤酒,罹患肝病的風險將是正常體重者的 1.52 倍,因肝病致死的風險更高出 2.2 倍。示意圖。圖/123RF
醫師示警,具有肥胖或過重問題者,每周喝超過8瓶啤酒,罹患肝病的風險將是正常體重者的 1.52 倍,因肝病致死的風險更高出 2.2 倍。示意圖。圖/123RF

小酌真的沒關係嗎?英國一項針對46萬人大型研究指出,每周喝超過8瓶啤酒的男性,若本身又有肥胖問題,罹患肝病的風險比正常體重者高出1.52倍,因肝病致死的風險更高出2.2倍。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提醒,啤酒的熱量不低,清爽口感容易喝多讓總熱量超標,未消耗的熱量會轉化為脂肪。

魏士航強調,啤酒喝多造成腹部肥胖,隱藏脂肪肝、高血壓與性功能障礙等健康危機。啤酒雖然酒精濃度低,但只要是酒精進入體內,都需要靠肝臟代謝,喝多易增加酒精性肝炎。酒精也會讓血壓在不知不覺中逐步升高,一開始可能沒感覺,累積久了血管將難以承受,引發高血壓,並給心肌帶來壓力。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若每周酒精攝取量超過112公克純酒精,相當於飲酒超過8瓶330毫升、酒精濃度為5%的啤酒。長期下來,具有肥胖或過重問題者,罹患肝病的風險將是正常體重者的1.52倍,因肝病致死的風險更高出2.2倍。

除了肝臟受影響,任何酒精攝取量都可能與高血壓風險增加有關。「再生心臟醫學期刊」(J.R.Cardiovasc. Med.)一項研究顯示,在韓國男性中,每周攝取71至280克酒精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完全不喝酒者高出84%。而在日本男性中,每天飲酒達60克以上者,高血壓風險也比不喝酒者者高出57%。

魏士航說,酒精會抑制睪固酮分泌,同時導致皮質醇與雌激素濃度上升。長期荷爾蒙失衡會降低肌肉量、基礎代謝效率與性欲,並增加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喝酒對男性來說,易陷入「外在發福、內在失衡」的惡性循環。

飲酒有害健康,如果聚會、應酬或悠閒時光想要小酌,魏士航建議,掌握三大原則:

1.控制飲酒量:依衛福部建議,男性每日酒精攝取量控制在2單位,約等於508毫升啤酒(5%)、212毫升紅酒(12%)或是62毫升烈酒(40%),避免連日喝酒,讓肝臟有修復時間。

2.不空腹飲酒:空腹會加快酒精吸收、加劇對肝臟的刺激。建議先進食,尤其是高纖蔬菜或蛋白質,有助於減緩吸收速度。每喝一杯酒,至少補充一杯水或氣泡水,避免脫水、平衡心血管壓力。

3.避開高糖陷阱:啤酒、葡萄酒、梅酒、沙瓦等釀造酒與甜味調酒,糖分與熱量較高,容易讓脂肪堆積。選擇低酒精濃度的飲品,可減少對肝臟的負擔。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風險 酒精

延伸閱讀

喝完會笑的啤酒!臺虎精釀「西西哈哈」喝得越多、笑得越開

美樂啤酒你還記得嗎?曾是進口啤酒銷售冠軍!

獨/不只肝臟問題?沈玉琳疑猛爆性肝炎住院 傳與1疾病有關「已進加護病房」

離婚後太傷心!泰國男整個月不進食只喝酒 最終命喪酒瓶堆

相關新聞

塑膠公約談判登場 184國找解方

「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會議昨在瑞士日內瓦正式登場,一八十四個會員國代表、逾三千七百名與會者齊聚聯合國萬國宮,展開攸關全...

太平洋高壓來了 吳德榮:全台晴熱午後雷雨 明起酷暑飆38度以上高溫

今天太平洋高壓逐漸西伸,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各地晴朗炎熱...

太平洋高壓強勢回歸 轉晴炎熱紫外線偏強 午後有雷陣雨

全台天氣好轉。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太平洋高壓逐漸西伸,台灣附近為南南西至偏南風,水氣持續減少,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清晨...

台灣7月氣候重點回顧 氣象署細數創74年來3項紀錄

中央氣象署發布今年7月台灣氣候重點回顧,「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表示,全台平地站創1951年以來7月平均累積雨...

塑膠公約談判場外 6公尺高雕塑省思全球危機

「全球塑膠公約」昨在聯合國歐洲總部、瑞士日內瓦的萬國宮登場。會場外,來自加拿大的知名藝術家兼環境倡議者班傑明.馮.黃(B...

下周五前午後西北雨 賈新興指這時赴日韓留意天氣變化

全台天氣好轉,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臉書及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表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