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公約談判登場 184國找解方

「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會議昨在瑞士日內瓦正式登場,一八十四個會員國代表、逾三千七百名與會者齊聚聯合國萬國宮,展開攸關全球塑膠汙染治理的最後協商。會議主席瓦迪維索(Luis Vayas Valdivieso)呼籲各國代表,超越本位立場,共同尋求全球解方,「全世界都在等待真正的結果,而不僅僅是許諾」。
聯合報長期關注氣候議題,連續第二年派出採訪團全程參與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會議,提供讀者最即時的談判進度與各方攻防。
瓦迪維索昨開幕致詞時表示,塑膠汙染已構成全球性危機,正嚴重破壞海洋、河川與生態系統,威脅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也對最脆弱的社群造成極不公平的衝擊。他強調,這並非源於自然災害,而是人們未能有效控管,既然這場危機由人為所致,就必須由人類以集體行動加以解決。
瓦迪維索指出,這場會議是為未來的環境歷史奠定全球性治理工具的基礎,呼籲各國政府授權談判代表,除了掌握理解國家的紅線與立場外,更要跨越分歧、尋求平衡,「不要相互指指點點,而是要追求一個勇敢與微妙的平衡與結果。」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長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呼籲各國將這些努力轉化為一項「能夠永遠終結塑膠汙染」的強而有力條約,會議十天將是密集協商的關鍵時刻。
作為東道國,瑞士聯邦環境部長凱特琳.施尼貝格爾(Katrin Schneeberger)則強調日內瓦在促進國際對話與合作中的歷史角色。她指出,塑膠汙染是跨國界的問題,一個國家生產和丟棄的東西,會在千里之外造成災難性的影響,破壞生態環境和社區,所以亟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定。
昨國際記者會上,媒體關注「塑膠減產」爭議。安德森強調,條約草案聚焦「全生命周期」管制,強調從設計、生產、消費到廢棄管理的整體治理,並須因應各國資源與能力差異,找到合適解方。
會議前夕,綠色和平、「擺脫塑縛」國際聯盟等組織發起倡議活動,高喊「我們要強而有力的條約」等口號,呼籲從源頭管制塑膠生產,別讓少數企業的利益威脅全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