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破解更年期‧醫療篇】更年期顧健康 醫師教戰

更年期攸關人生下半場的健康,醫師建議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擁有愉快心情與緊密人際連結。圖為國健署與台灣更年期健康學會舉辦「樂活更年期 健康不打烊」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更年期攸關人生下半場的健康,醫師建議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擁有愉快心情與緊密人際連結。圖為國健署與台灣更年期健康學會舉辦「樂活更年期 健康不打烊」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更年期不是病,卻攸關人生下半場會不會疾病纏身。當生活因更年期大亂,就醫時的重點是什麼?醫生可以如何幫助我?對更年期正確的認識,有助於更年期的我們從醫療系統得到合適的幫助。

「成年女性身體改變有兩個重要時期——懷孕及更年期。不是每個女性都有懷孕經驗,但只要活得夠久,都會遇到更年期。」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監事長、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指出,更年期並不是「月經停了」這麼簡單,除了可能導致熱潮紅、失眠、變胖、泌尿道萎縮等多種惱人的症狀之外,更攸關女性人生下半場的健康,範圍涵蓋骨質疏鬆、失智、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等,影響時間從四十幾歲到生命終了,將近二分之一的人生,但女性對更年期的了解通常不深,堪稱女性「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半女性 身體會有不適

賴宗炫解釋,台灣女性停經年紀大約五十歲,此階段女性因為卵巢衰退、雌激素減少,身體各器官少了雌激素的滋養,會產生各種不適。根據統計,台灣女性約有一半會有明顯的更年期不適症狀,症狀種類繁多,且因人而異,出現的時間點也不盡相同。有人在停經前數年開始,並持續到停經後幾年,也有女性沒有任何不舒服就直接停經,少部分女性是停經後才出現延遲性的更年期症狀。

早中晚期 症狀都不一樣

更年期早期症狀通常與血管舒縮和情緒變化有關,包括熱潮紅、夜間盜汗、睡眠障礙、情緒不穩定、記憶力變差、頭痛、心悸等;到了中期則與生殖泌尿道系統的萎縮有關,像是陰道乾澀、缺乏性欲、泌尿道萎縮、頻尿、漏尿、尿路感染等;晚期看似身心變動較穩定了,但是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失智、婦科癌症等風險都會在這個時期陡升。

保持愉快 要有人際連結

更年期是一個自然過程,不是疾病,賴宗炫引用國民健康署的指引,建議女性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正常、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並擁有愉快心情、緊密人際連結,多數人都能順利度過更年期的不適。但他也提醒,無論有無明顯症狀,女性的身體都在劇烈變動中,這個階段的女性更需要定期健康檢查,包括乳房篩檢、抹片檢查、婦科超音波檢查和骨密度檢測,也要留意心血管風險,以監測整體健康狀況並預防相關疾病。

骨質疏鬆 頻尿 頭痛 癌症 更年期 懷孕 心血管疾病 失眠 健康檢查

延伸閱讀

關穎自曝從未搭過捷運!原因竟是「想省錢」

Janet 高燒紅腫至今查不出病因!坦然迎接更年期 

50歲婦對丈夫「高張性慾」潰堤了…愛愛中失控推開 中年性生活危機怎解?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更年期了?月經一個月來兩次正常嗎?更年前期7大症狀

相關新聞

不是咖啡!1天然飲品每天3杯 腦部病變降6%、失智風險也變低

失智症已成許多家庭關注的健康議題,除了基因與年齡等不可逆因素,飲食與生活習慣也扮演關鍵角色。營養師老辜指出,根據最新研究發現,若每天飲用三杯以上綠茶,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可能降低,與大腦白質病變的比例呈現顯著負相關,顯示綠茶可能具備保護腦部的效果。

橘世代/【破解更年期‧醫療篇】更年期顧健康 醫師教戰

「成年女性身體改變有兩個重要時期——懷孕及更年期。不是每個女性都有懷孕經驗,但只要活得夠久,都會遇到更年期。」台灣更年期...

蘋果該如何保存?專家提醒:千萬別和「2蔬果」放一起

蘋果是不少家庭冰箱裡的常客,但你真的放對位置、用對方法了嗎?看似耐放的蘋果,其實從摘下樹的那一刻起,就開始慢慢老去。主婦聯盟與台灣好農提醒,若保存不當,不但風味流失,還可能影響其他蔬菜水果的壽命。

罷免投票日出門帶雨具 氣象署:下周中南部留意短延時豪雨 這天更劇烈

今天罷免投票日,主要受到低壓帶影響,各地天氣不穩定。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預報員劉沛滕表示,今天的天氣狀況西半部地區不定...

龍鬚菜正值產季!農糧署揭秘挑選方式:這樣煮最好吃

口感爽脆、營養豐富的龍鬚菜,是不少民眾熱炒店必點菜色之一。進入春夏產季,國產龍鬚菜大量上市,不僅栽種過程病蟲害少、農藥使用率低,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營養素。專家建議,選購時應挑嫩葉、保存得宜,料理時則掌握汆燙與冰鎮的技巧,就能吃出最佳口感。

吃不胖的秘密!營養師曝「3時機吃不會胖」:吃錯當心越吃越餓

你知道進食時機點不對,也可能會變胖嗎?營養師杯蓋在Instagram發文分享「三個不會胖的飲食時間點」,跟著規則吃比較不會變胖,減脂更輕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