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私人飛機墜毀!直撞住宅區現場畫面曝光 15間民宅、車輛遭火噬

解決急診壅塞 健康台灣委員會:擬開放急門診遠距醫療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執行秘書石崇良說,為建立急診壅塞應變機制,衛福部健保署擴大在宅急症照護,個別醫院總額保障急重症收治,且正研議開放急門診遠距服務。圖/取自總統府YT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執行秘書石崇良說,為建立急診壅塞應變機制,衛福部健保署擴大在宅急症照護,個別醫院總額保障急重症收治,且正研議開放急門診遠距服務。圖/取自總統府YT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今天舉行第4次會議,第3次會議在2月27日舉行,當時全台急診壅塞,成為討論焦點,並納為列管項目。壅塞情況一度緩和,近期因新冠疫情影響,各醫院又傳急診壅塞。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執行秘書石崇良說,為建立急診壅塞應變機制,衛福部健保署擴大在宅急症照護,個別醫院總額保障急重症收治,且正研議開放急門診遠距服務。

石崇良也是衛福部健保署長,他表示,衛福部透過區域醫院聯防機制、院內病床調度、鼓勵民眾分級就醫、護理力整備、調整健保給付等措施,盼改善急診壅塞問題;健保署則提出調升急重難症支付點書、增加醫院病床使用效率、擴大在宅急症照護、建立急診壅塞監測指標、輔導醫院善用轉診網絡、個別醫院總額鼓勵醫院收治、檢討民眾合理就醫負擔、研議急門診遠距服務8大策略。

根據「全民健康保險遠距醫療給付計畫」,目前遠距醫療實施場域以偏鄉地區醫療站、居家醫療收案民眾住家為主,且實施科別限僅限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胃腸科、心臟內科、神經內科、胸腔科,以及矯正機關精神科,急診遠距醫療則不限科別。由於現行偏鄉地區已有遠距急診會診機制,據了解,健保署考量擴大給付範圍,不過詳細給付規範,目前仍在研議當中。

賴清德總統提出醫師「不同公布同酬」。石崇良說,衛福部全面檢討健保不同工但同酬情形,健保署今年已舉行兩次會議,研議調整門診診察費,分為一般及複雜門診診察費,建立合理門診量及異常申報管理機制,目前正在徵詢醫學會意見。醫療支付項目調整順序,以強化醫院體質、維持住院營願為目標,將優先調升基本診療項目、兒童重症及住院案件給付。

慢性病防治是健康台灣另一大重點,前次會議列管項目,包括民眾居家血壓量測數據納入健保資料庫。石崇良表示,醫療院所系統已可上傳民眾血壓量測數據,為讓血壓資料蒐集更即時,民眾目前已可透過登入健康存摺APP,主動填報血壓資料,相關數據會進入健保資料庫收載。健保署也將與業界穿戴式數位工具廠商合作,若審核通過者,將定期上傳數位工具收載的民眾血壓。

第3次委員會決議,健保署擴展健康存摺功能,作為與民眾健康溝通管道。石崇良說,截至今年4月30日,健康存摺使用人數達1208萬人,使用人次達5億188萬人次,健康存摺資料已經納入成人預防保健、癌症篩檢結果、預立醫療意願等,健保署並建立大家醫平台,推動個人化衛教方案,可自動推波,同時將鼓勵各部會主責勞工健檢、軍公教健檢、民眾自費健檢等資料一併上傳,加強衛教。

遠距 石崇良 健保署

延伸閱讀

手術封合劑給付過低?健保彙整價格強調高於國際

健康台灣論壇 專家聚焦可避免死亡、重症中心替代醫中

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健保近1年 肺癌占最大宗

次世代基因定序給付快一年...申報前5癌別曝光 肺癌最多

相關新聞

明天持續悶熱「飆高溫上看38度」周六起變天全台有雨

明天持續高溫,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表示,明天各地多雲到晴,高溫上看36至38度,周六至下周一受鋒面影響,各地都有明顯雨...

一輩子受用無窮的健康習慣 醫:互動能增加運動樂趣

你今天運動了嗎?國健署建議,國人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每周累積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不過,有超過一半的成人達不到...

無毒教母譚敦慈傳授「抗暑3招」 快收棉被、運動避開這時段

近日氣溫屢破30度,更有高達37度紀錄!端午節還沒過,該收冬衣和棉被了嗎?無毒教母譚敦慈建議,「天氣這麼熱,趕快把大型衣...

健保署拋急門診遠距醫療 急診醫:助夜間假日急診減量

近期新冠疫情再次升溫,醫院急診壅塞恐重演。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在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表示,健保署擬透過開放急門診遠距...

運動部成立後擬發運動幣 投資運動產業擬擴大減稅

總統府今天召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表示,為鼓勵全民運動,運動部成立後研議「運動幣」,...

北市雷雨 捷運文湖線一度號誌異常

台北市今天晚間降下雷雨,捷運文湖線隨即出現異常。台北捷運公司表示,因南港展覽館至文德站間號誌異常,一部列車一度無法自動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