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曾是假日親子聚集地…新北1商場成「三重無限城」 在地人揭沒落關鍵

三峽大車禍釀3死 被害家屬「1原因」恐難領180萬補償金

英歐重塑關係或是英國屈服?從食品進出口到國防的英國與歐盟協議

「海中黑鑽」從頭到「鮪」都是寶 漁業署推頂級黑鮪直送到家

台灣黑鮪資源量穩健回復,黑鮪為紅肉魚類,不僅蛋白質含量高,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的EPA和DHA,營養價值高。黑鮪肉質鮮美甘甜,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口感及烹飪方式。(圖/漁業署提供)
台灣黑鮪資源量穩健回復,黑鮪為紅肉魚類,不僅蛋白質含量高,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的EPA和DHA,營養價值高。黑鮪肉質鮮美甘甜,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口感及烹飪方式。(圖/漁業署提供)

每年4月至6月,是太平洋黑鮪洄游至台灣海域的高峰期,黑鮪魚因富含均勻細膩的油花,入口即化,素有「海中和牛」美譽,不同部位各具風味,搭配多元料理手法,深受饕客青睞。漁業署與全國漁會、蘇澳區漁會、東港區漁會、新港區漁會及臺灣鮪延繩釣協會,共同推廣頂級國產漁獲—太平洋黑鮪。5月26日起,民眾上網搜尋「買魚去Go!Fish」黑鮪專區,一鍵下單,在家即享產地直送黑鮪。

漁業署表示,太平洋黑鮪為大洋洄游性魚類,長期受到國際漁業管理組織(RFMOs)的高度關注。臺灣黑鮪捕獲量於2003年達到約2,300公噸高峰,惟受氣候變遷及全球過度利用等因素影響,至2012年降至214公噸歷史低點。

漁業署進一步表示,為確保資源永續,我國2010年即訂定「捕撈太平洋黑鮪作業應行遵守及注意事項」,實施捕撈許可制、船位監控系統(VMS)、漁獲回報、總漁獲量管制、魚體標籤管理、重量限制及漁獲證明書制度。2017年訂定「太平洋黑鮪漁撈作業管理辦法」,延續並強化相關規範,透過國際合作與積極管理,我國黑鮪漁獲量已於2024年恢復至2,262公噸,資源量穩健回升至歷年水準,2025年度修正管理辦法透過標籤管控,實施單船單航次可捕獲上限,並推動「獎勵去鰓提升漁獲品質措施」,強化管理同時提升漁獲品質。

黑鮪為紅肉魚類,不僅蛋白質含量高,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的EPA和DHA,營養價值高,此外,黑鮪肉質鮮美甘甜,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口感及烹飪方式,如大腹黃金三角,油花密布入口即化,為頂級生魚片首選,背部皮油與背肉脂肪含量低,除生食外亦適合煎、炒料理,下巴(琵琶骨)及頰肉,適合煎烤,風味獨特;骨肉為緊貼魚骨的嫩肉,風味濃郁,適合製作丼飯或壽司,而尾部肉質結實富有彈性,適合煎、燉或炸,全魚裁切的邊角料可加工製成魚鬆、罐頭等加工產品,一尾魚,多種吃法,達成全魚利用,充分發揮黑鮪魚的最大經濟與營養價值。

為讓消費者更加便利選購,除傳統市場、大賣場及各區漁會外,自5月26日起,民眾可上網搜尋「買魚去Go!Fish」黑鮪專區,一鍵下單,即享冷鏈直送東港、蘇澳、新港頂級黑鮪到府,同時,提供多元付款方式與冷凍宅配服務,並可配合指定時間出貨,邀請全國民眾把握當季鮮美,一起支持在地優質漁民與國產漁業。

黑鮪魚 漁業署

延伸閱讀

後壁湖潛客遭漁船螺旋槳擊傷 漁業署:應由國家公園處釐清責任

黑鮪魚季開嗨啦!屏東觀光季再創高潮 破百萬天價黑鮪魚出爐

熬湯、煎烤、沙拉…黑鮪魚從頭到尾都能吃!一圖看頂級生魚片吃的是哪部位

外交政策網站:美軍太平洋布局由「戰略靈活」轉為「連續登島」

相關新聞

手機是「好眠殺手」!東大教授:健康睡前儀式 比高級寢具有用

根據日媒「President online」報導,許多人飽受睡眠困擾,起床後仍感覺疲憊。日本睡眠生理學專家、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林悠指出,打造一個適合入睡的環境是提升睡眠品質的關鍵,並提供了多項經科學研究證實的實用建議。

強化醫療韌性 醫界籲健保特別預算至少500億

政府將以特別預算方式推動健康台灣,醫界5大團體今天共同聲明,單以4.8%比例投入國民健康,不足以支應現實挑戰,應將健保基...

胰臟癌診斷困難 台大研發AI助手二分鐘揪出早期病灶

胰臟癌被稱為「癌中之王」,因難以早期發現、不易治療,且癌細胞的擴散速度快,只要腫瘤超過2公分,很容易轉移、侵犯重要血管。...

慢性病年輕化加劇新冠威脅 醫師分析一症狀要特別注意

新冠疫情已經連續5周生溫,疾管署預計6月達到高峰,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指出,近期門診患者數量明顯增加,將近一半...

新冠感染增8成 6月下旬達高峰 羅一鈞曝變異株轉換釀禍

新冠就診數連續6周上升,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1萬9097人次,較前一周1萬149人次增加88.2%,但仍低於去年同期的2萬...

高齡駕駛再掀討論 老人團體:制度設計不應構成歧視

新北市78歲駕駛昨天下午駕車行經三峽區某國小附近路口,高速衝撞停等紅燈的機車及放學人潮,造成3死12傷,高齡駕車問題再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