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慢性病年輕化加劇新冠威脅 醫師分析一症狀要特別注意

新冠疫情已經連續5周生溫,疾管署預計6月達到高峰,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指出,近期門診患者數量明顯增加,將近一半的患者感染新冠,患者抱怨「症狀嚴重、不舒服」,常見症狀包含喉嚨痛到不敢吞口水、發燒、全身痠痛無力、腸胃道症狀等。
端午連假將至,國內外旅遊人數增加恐加速病毒傳播。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提醒,年長與慢性疾病患者若等到疫情高峰才接種疫苗,恐來不及建立完整保護力,建議及早預防接種疫苗。
疾管署統計,五月初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數單周高達近萬人,依據患者特性區分,重症中多為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並9成以上重症及死亡病例未接種本季新冠JN.1疫苗。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預防保健委員會教授吳至行說,許多人誤以為天氣熱,呼吸道疾病病毒比較不活躍,就不會有感染的風險。事實上新冠病毒持續變異,每年秋冬與夏季都曾有流行高峰,且夏季天氣好民眾戶外活動與群聚多更增加感染風險,千萬不可以輕忽。
慢性病年輕化也加劇疫情威脅。黃振國說,50至64歲民眾中7成有慢性病,但這類族群不屬於新冠抗病毒藥物的公費使用對象, 一旦染疫,無法在第一時間抑制病毒複製,恐增加重症風險。他提醒,年長與慢性疾病患者,若以為之前確診就不會再得,或幾年前打過新冠疫苗就不用再打,是拿自己的健康當賭注。
「若等到疫情高峰才決定接種,往往已來不及建立足夠保護力」,吳至行建議慢性病患者及年長者等高風險族群,若至今連一劑都還尚未接種應盡速接種,而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以及出生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及低下者,只要距離第一劑JN.1疫苗接種時間滿6個月,還可以打第2劑提升保護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