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回收價低迷 雙北業者嘆夕陽「慘」業

快時尚、電商市場蓬勃,舊衣回收量攀升,價格卻持續低迷。雙北舊衣回收業者說,疫情前外銷每公斤可賣3至5元,現在只剩1至2元,利潤愈來愈薄,幾乎快走向政府補貼,變成夕陽「慘」業。
環境部表示,近年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提升,二手衣出口行情下降,加上處理舊衣成本拉高,將推動設置智慧分選設施,提高材質辨識及分選效率。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統計,去年台灣舊衣回收量約8.2萬公噸,當成二手衣內外銷約3.5萬公噸,作為擦拭布及填充料約2.8萬公噸,當固體再生燃料能源化約1.4萬公噸,0.5萬公噸送焚化廠處理。
全台舊衣回收箱4816個,其中新北市環保局列管2380個,加上清潔隊收運的舊衣,2021年回收量4724公噸,去年衝上新高7798公噸。
走進新北樹林區俊英街一處鐵皮倉庫,200多坪舊衣回收廠熱氣蒸騰,上午9時許,貨車將雙北街頭回收箱的舊衣載回工廠,篩選流水線兩側6名婦人初看品質沒大問題,就放進籃子內,下一輪再細篩。領班林姓婦人在舊衣廠20多年,她說,很多衣物吊牌仍在,根本沒穿過。
72歲湯劍雄從事舊衣業逾40年,他說,40年前台灣經濟起飛,當時大陸經濟較差,台灣二手衣賣對岸很夯,「賣1貨櫃賺2個貨櫃」,近年外銷以東南亞、非洲為主,通常冬衣賣孟加拉、巴基斯坦,夏衣銷往菲律賓等國,次級品送往印度。
「當年是門好生意,如今利潤愈來愈薄,快走向政府補貼了。」湯劍雄說,品質較好的舊衣賣到跳蚤市場,外銷、次級品流向細分類廠,疫情前每公斤賣3至5元,疫情時市場凍結,疫後雖漸回升,但現仍僅每公斤1至2元。
另有回收業者說,沒經分類的舊衣「原料」,賣給同業每公斤6至7元,15年前行情是每公斤15元。
北市一名回收業者說,同業陸續退場,因國外對回收衣物品質要求提高,加上運費等成本墊高,利潤不如當年。無法轉售的回收衣要自行送焚化爐,還要花錢處理,淪為賠本生意。
資源循環署官員表示,時下衣褲多為混紡材質,現行再生技術無法循環再製,加上二手衣出口行情走下坡, 且處理成本攀升,都是業者面臨的挑戰。為推動紡織品資源循環,除鼓勵服飾業、百貨業回收舊衣,也建議使用智慧分選設施,優化材質辨識及分選效率,也可推動纖維再生產品,如衣纖木、再生家具等,廢舊衣SRF能源化再利用也是一途。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