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賴總統任內首次日媒專訪 籲中國和台灣建立彼此尊重關係

補助政策出爐還賣不動 電動機車4月銷售為何慘到出奇?

用站立取代久坐比較健康?男子實測「連續5天不坐下」體重反而增加

汽燃費擬正名公路養護費 電動車最快2030年也要繳

電動車愈來愈多,交通部預告二○三○年對電動車開徵公路使用養護費。記者黃義書/攝影
電動車愈來愈多,交通部預告二○三○年對電動車開徵公路使用養護費。記者黃義書/攝影

電動車吃電,用「汽車燃料使用費」課徵名不正言不順,立委要求改名。交通部表示,基於徵收目的,建議改名為「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並請運研會通盤檢討徵收規範及配套措施,預計二○二六年報告出爐、二○三○年針對電動車開徵。

立法院交委會昨審查公路法修法第廿七、廿八、七五條,立委提案欲將「汽車燃料使用費」改名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

立委李昆澤質詢指出,汽燃費目前是依照車輛CC數計算,每年徵收約五百億元,然而電動車數量逐年增加,二○一八年電動車約廿萬輛,今年三月電動汽機車已達八十八萬輛。

其中,戰列部隊編制裝備內的軍用汽車、領有特種車行執照並免徵使用牌照稅的車輛、經公路主管機關核准的市區汽車客運業及公路汽車客運業,電動汽車、計程車等,均免徵汽燃費。

李昆澤說,汽燃費的討論應以道路為主體並有三大重點,包含確保道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的費用充足、以道路使用為主體,徵收對象應為實際用路車輛、收費應具有公平性;汽燃費改革主要討論方向為隨車徵收、隨油徵收或隨里程徵收。

針對上述三種徵收方式的比較,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分析,隨車徵收較為簡單,強調CC數跟車種,民眾比較能接受,目前新加坡、日本、歐盟仍採用隨車徵收。

隨油徵收能反映車輛實際使用狀況,缺點是二○三○年預估電動車將達二九一萬輛,其中電動汽車五十一萬輛、電動機車二四○萬輛,若持續免徵,光二○三○年恐減徵卅六億;隨里程徵收則較能反映道路狀況,缺點是普及性及竄改問題,以碼表登錄,恐有改表疑慮,無法有效建立防弊機制。

陳彥伯說,基於公路法第廿七條徵收目的,建議將「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修正為「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另外,考量電動車發展趨勢,已請運研所通盤檢討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的徵收規範,包含徵收對象、方式、期間、規範費率、增列電動汽機車收費標準等,以及配套措施,預估二○二六年通盤檢討報告將出爐,二○三○年也將針對電動車開徵。

修法 新加坡 立法院 陳彥伯 電動機車 電動汽車

延伸閱讀

台南推電動車「區區有快充站」 首批13處送電啟用

鴻海電動車擴張日本版圖 預計2027年推出電動巴士

Mitsubishi攜手鴻華先進簽署合作備忘錄 由裕隆製造電動車 2026年進軍大洋洲市場

高雄機場立體停車場今動土 交長陳世凱坦言「對高雄特別偏心」

相關新聞

愛吃拉麵不怕發胖!日營養師教聰明吃法:控管熱量又滿足口腹

根據「OCEANS」報導,日本營養師指出,即使是熱量偏高的拉麵,也能透過選擇與吃法上的小技巧,降低發胖風險。拉麵因是高醣質麵條與高油脂湯頭的組合,而被認為是容易發胖的食物,但實際上,只要稍加留意,仍可適度享受這道國民美食。

抗癌「超級食物」味噌該買哪款?專家揭挑選重點 買錯「益菌量少」

根據日媒「President Online」報導,味噌因其豐富的營養與健康效益,被譽為現代的「超級食物」。無論是米味噌、麥味噌、豆味噌或混合味噌,發酵過程中都會產生有益人體的乳酸菌與酵母菌,能促進腸道健康、提高免疫力,大豆本身也有助於改善排便與腸道菌相,發酵後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家務外包需求強 三成竟是擔心家庭失和而外包家務

全台最大獨立打工平台「打工趣」近日進行《家務外包需求調查》,發現逾6成民眾曾使用或考慮家務外包服務,而家務外包成長趨勢強...

有利梅雨環境可能這時建立 賈新興:6月降雨相對偏少機率較高

近期天氣穩定,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臉書及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表示...

台灣進入「家務拋棄時代」 遛狗、陪伴,萬務皆可外包

台灣人工時長、工作繁忙,外食人口比重高達7成,遠勝於亞洲日、韓各國。不只外食,現在更進入「家務拋棄時代」。全台最大獨立打...

未來1周高溫炎熱小心中暑 這天起水氣增慎防雷雨

今天受高壓迴流偏東至東南風及環境偏乾影響,各地為晴時多雲、穩定天氣,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林孝儒表示,白天氣溫回升較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