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近代最大規模纏鬥!125架印巴戰機激戰逾1小時 過往「羞辱經歷」成衝突降溫關鍵

台股翻黑跌3點收20,543點 台積電跌10元收918元

台北羽賽/拍退前球后奧原希望 林湘緹首闖女單8強

少了這步驟等於白洗 正確洗手5時機防諾羅等傳染病

三軍總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王永志表示,洗手步驟已從「濕、搓、沖、捧、擦」進展為「內、外、夾、弓、大、立、腕」。示意圖/ingimage
三軍總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王永志表示,洗手步驟已從「濕、搓、沖、捧、擦」進展為「內、外、夾、弓、大、立、腕」。示意圖/ingimage

你今天洗手了嗎?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有最佳時機與正確步驟。三軍總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王永志表示,洗手是減少感染最有效、也是最務實的方法,洗手步驟已經從「濕、搓、沖、捧、擦」進展為「內、外、夾、弓、大、立、腕」,加強搓揉動作,徹底將雙手清洗乾淨。

所謂「病從口入」,但是把病毒、細菌送到口中,是經由萬能的雙手。王永志說,手部每天碰觸許多物品,還會無意識下摸臉、揉眼、碰觸口鼻,手的髒度可能有致病危險。他強調指縫、手掌、指間、指尖、掌背都是容易藏汙納垢的部位,一定要確實洗手,才能將有害微生物去除掉。

王永志指出,洗手口訣:內(手掌)、外(手背)、夾(指縫間)、弓(指背)、大(大拇指)、立(指尖)、腕(手腕),整個過程需要搓洗40至60秒,最後再把手擦乾或烘乾,避免潮濕的手沾附上微生物,保持在乾燥狀態,才能真正達到清潔殺菌效果。

另外,洗手要配合肥皂、清潔劑,雙手互相搓揉產生物理摩擦,才能去除病毒和細菌。王永志提醒,雖然酒精性乾洗手可以消毒,但是對諾羅病毒腸病毒、腺病毒等「無外套膜」的病毒無效。有些人洗手只是過個水,迅速沖一下就了事,王永志說,這樣的洗手效益不大,只是把手沾濕而已。

王永志說,民眾進食前後、如廁後、接觸幼兒前、擤鼻涕後、接觸病人前後,這五時機確實正確執行洗手步驟,也能把發生感染的機率降至最低。醫護人員也應在接觸病人前、執行清潔或無菌操作技術前、暴觸病人體液風險後、接觸病人後、接觸病人週遭環境後正確洗手,防止醫療照護機構內病菌的傳播。

三軍總醫院推動手部衛生日活動,透過視覺宣導、現場互動與教育訓練,強化民眾與院內醫護人員對手部衛生的重視。三軍總醫院醫療副院長彭忠衎表示,「病人安全始於手部清潔」,良好洗手習慣可有效預防近半數的醫療相關感染,將持續強化各同仁的感控意識與行為,讓正確洗手成為臨床照護中的標準配備。

三軍總醫院推動手部衛生日活動,透過現場互動,強化民眾對手部衛生的重視。記者廖靜清/攝影
三軍總醫院推動手部衛生日活動,透過現場互動,強化民眾對手部衛生的重視。記者廖靜清/攝影
三軍總醫院醫療副院長彭忠衎(左5)表示,「病人安全始於手部清潔」,正確洗手可防治傳染病及醫療相關感染。記者廖靜清/攝影
三軍總醫院醫療副院長彭忠衎(左5)表示,「病人安全始於手部清潔」,正確洗手可防治傳染病及醫療相關感染。記者廖靜清/攝影

搓洗 腸病毒 諾羅病毒

延伸閱讀

豪華郵輪爆至少230人染諾羅!集體上吐下瀉 緊急隔離

誰傳給誰?涮樂和牛食物中毒驗出客人與廚師共10人感染諾羅

楊小黎染諾羅奇遇記 浴室沾「爸爸的一坨屎」中鏢

諾羅肆虐!12歲童「半天吐8次」另8名同校生也吐進醫院

相關新聞

僑外生擔任客運駕駛喊卡 交通部長說話了

為解決大客車長年的駕駛荒,交通部公路局鎖定僑外生留台從事客運駕駛工作,待勞動部完成修法,就讓僑外生依規考照,勞動部日前也...

比陳明文遺落高鐵的300萬還多 台鐵列車長協尋手提袋竟發現400萬

一名越南籍旅客昨天在台鐵區間車遺失一個黑色手提袋,列車長協尋時發現,該手提袋竟裝有高達400萬元鉅款...

印巴衝突歐洲航班大亂 長榮、華航航班最新情況一次看

印巴交通,巴基斯坦宣布關閉領空48小時,印度也關閉北部多個機場,我國籍航空在內的亞洲多家航空公司調整往返歐洲航班路線或取...

「可樂拿來洗大腸」不是隨便說說? 急診醫師揭臨床3大妙用

長輩們曾講過可樂可以拿來洗大腸,這件事情不是隨便說說。急診醫師翁梓華於臉書粉專「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表示,可樂或是汽水...

台大兒少心智病房年底完工 全台將設逾40床「專屬兒少」

從重大兒虐剴剴案,再到近期新北市圍棋老師涉嫌猥褻12名兒童等,近期被害兒少心理健康議題受到關注。衛福部針對安置兒少、被虐...

31萬人邊路跑邊捐了3億!他連跑3年:被終結者號抓住就出局

你聽過這個路跑活動Wings for Life嗎?4日在台北剛舉行。全球愛心大會串,31萬名跑者在191國不同城市的街頭同時起步,近3億元報名費全數用於脊椎損傷治癒研究,奔跑不只是為了征服終點,而是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