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新併助家族起死回生 吳東亮:有一天看到父親我也有交待了

晴雨交替!明降雨趨緩高溫33度 周末變天雷雨炸全台

整理包/114國中教育會考衝刺倒數!考試時程、規定 各科備考重點一把抓

受李遠哲力邀返台 中研院前副院長陳長謙89歲辭世

中研院前副院長陳長謙院士辭世,享壽89歲。圖/中央研究院化學所提供
中研院前副院長陳長謙院士辭世,享壽89歲。圖/中央研究院化學所提供

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前副院長陳長謙,5日逝世於台北,享壽89歲。陳長謙1997年受李遠哲力邀來台服務,歷任中研院院化學研究所所長及學術副院長,並於2021年獲頒總統科學獎。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陳院士是奠定中研院學術行政制度的關鍵人物,學術成就卓越,畢生奉獻於科學研究與教育,為台灣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陳長謙生於美國舊金山,為加州柏克萊大學化學博士,於加州理工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系執教長達40年。陳院士來台後,先擔任中研院化學所所長,繼於1999年出任副院長。在國際招生尚未獲得重視的20多年前,他率先在中研院創立「台灣國際研究生學程(Taiwa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Program, TIGP)」,為國內高等教育開啟招收國際學生之新方向。

為表彰陳院士的貢獻,中研院院於2003年設立「陳長謙講座」,每年邀請一位傑出科學家來台。2013年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任教的廖院長,當年即曾受陳院士之邀,回台

主講「陳長謙講座」。廖院長提及,陳院士畢生致力於提攜後進,對學生的照顧也廣受人稱道,2016年他獲選本院院長時,亦獲陳院士鼓勵返國貢獻所學,讓他感念在心;對於陳院士辭世深感不捨。

中研院表示,陳長謙研究範疇既深且廣,他以「粒腺體的細胞色素c氧化酶」、「嗜甲烷菌中的微粒型甲烷單加氧酶(pMMO)」此二標竿系統的突破性研究,蜚聲國際。陳院士率先採用創新的光譜學及生物化學法,探測膜蛋白與金屬蛋白,破解了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結構與作用,打開當時科學界的「黑盒子」,成為此領域的世界權威。1990年代後,陳院士轉而探討如何以高效率將甲烷轉化為甲醇。其研究團隊成功發現甲烷轉為甲醇的催化機制——三銅簇,並開發出全球首個仿生物系統的分子催化劑,能夠在室溫下將甲烷轉化為甲醇,是甲烷氧化領域的重大突破。

中研院表示,陳長謙年少時以神職和科學老師為職志,終生都帶著傳教士的精神治學育人。其一生獲得學術榮譽無數,除總統科學獎外,他也獲頒美國生物物理學會生物物理CBNet獎章、美國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學會William C. Rose獎章、國際自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院士、印度化學學會榮譽院士及世界科學院院士等。陳長謙60歲以後的生涯完全奉獻給台灣及中研院,為表彰陳院士對台灣以及學術界的貢獻,學界後輩將籌辦學術研討會,表達對師長的感謝。

中研院 李遠哲 科學家 院士

延伸閱讀

哈佛前化學系主任利伯受聘陸清華大學 曾涉「千人計劃」

中研院調查:川普執政6成民眾憂美中協議損台

宋恭源、李遠哲催生「臺灣橋梁計畫」!25位諾貝爾獎得主要來台灣了

日本擁抱電子甲烷等人工燃料 朝綠能目標邁進

相關新聞

世界數位媒體大賽 聯合報系AI營收策略奪全球金獎

由世界新聞媒體協會(WAN|IFRA)主辦二○二五世界數位媒體大賽,五日於波蘭克拉科夫年會揭曉;聯合報系榮獲「最佳AI營...

受李遠哲力邀返台 中研院前副院長陳長謙89歲辭世

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前副院長陳長謙,5日逝世於台北,享壽89歲。陳長謙1997年受李遠哲力邀來台服務,歷任中研院院化學研究...

表揚客家發展計畫優良縣市 客委會盼文化在地生根

客委會今天頒發113年客家發展計畫評核優良縣市,最終評選由新竹縣獲得特優、苗栗縣優等,屏東及宜蘭皆為甲等;客委會說,將持...

故宮保證盡力正常運作展覽 院長蕭宗煌:盼盡速解凍預算

文化部今天成為首個114年預算成功解凍的部會,故宮今年預算遭凍結占20.07%,故宮院長蕭宗煌表示,他保證會想辦法讓所有...

誤植地號致補徵鉅額稅款 監院糾正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監察院說,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新莊稽徵所核發贈與稅免稅證明書有地號錯誤等疏失,而北區國稅局未查明此事,也未重新審查原處分是否...

托育專法要來了! 機構監視影像須上雲端、加嚴保母資格

「剴剴案」震驚社會,行政院會明天擬通過「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透過專法加強0至2歲托育管理。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指出,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