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數、夜診減少惹議 高雄長庚:大同醫院角色定位已不同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今年1月由長庚醫療法人接手營運後,傳出民眾抱怨夜診少、急診候床過久、領藥慢及醫護人力不足。長庚回應,大同醫院角色定位已與過去不同,服務內容也須調整改變,將持續依約推動大同醫院轉型成為急重症醫療責任醫院。
去年大同醫院經營權爭議沸沸揚揚,經營15年高醫大法人未獲優先議約權,最終透過重新招標程序,由長庚法人拿下10年合約,打造大同醫院急重症醫療服務,今年起換手營運,經營不到半年,陸續有民眾抱怨夜間假日診次不足、急診領藥久候、醫護人力不足、急診待床過久等狀況。
在大同醫院看復健科門診超過5年楊姓病患說,長庚接手後,病人幾乎跑掉一半以上,因病患減少,除了門診量跟著減少,對醫師、護理師人力需求也下降,至於夜診就又更少了,對白天需要上班工作的人很不方便。
罹患高血壓的李女士說,她每3個月拿一次處方藥,掛號、領藥都正常,醫院經營權轉換,對慢性病患來說沒感覺很大變化。
長庚指出,在承接大同醫院醫療服務合作計畫,自農曆春節以來病人已明顯回流,營收平均每月成長20%以上,符合原設定規畫時程目標,依據醫療服務合作計畫要求,大同醫院角色定位已與過去不同,服務內容也須調整改變,營運收入已非履約最主要考量。
長庚表示,目前依約並提前開展各項醫療服務,配置符合評鑑與法規醫事人力,包含24小時「兒科專科醫師」急診駐診服務,急性冠心症24小時心導管、心肌梗塞處置、心律不整電燒、緊急葉克膜裝設等緊急醫療服務、並導入兒科次專科、牙科次專科等各項急重症與特色醫療。
長庚說,4月門診平均每周已開設達488診,對夜診及假日診開設,也將依照病人需求與監控實際掛號情形,配合衛生局與基層醫療分級合作的政策持續動態調整增開。
同時在社區及公衛政策執行上,每年均將投入4000萬推動衛生局健康餘命躍升計畫與公衛核心指標,其中,今年將以1000萬投入於社區長照C據點擴增服務量能、建構兒童專科醫療團隊與執行高風險幼兒醫療照護訪視、以及精神個案關懷訪視暨社區整合照護網絡等。另為落實市府醫療平權政策,持續補助長者與弱勢病人就醫費用。
長庚強調,營運迄今各項目標皆依時程持續推動,並規畫加速超前急重症醫療服務承諾,今年將可提前接受緊急醫療能力急性冠心症重度級評定、導入達文西手術設備,有信心能落實履約,遵循市府政策目標,以滿足病人需求為目標持續努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