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搖不停!18:53再發生有感地震 台鐵崇德=鳳林慢速行駛

震不停!東部海域「12分鐘連5震」 氣象署:3至4天不排除有餘震

新台幣狂升…楊金龍透露發現有禿鷹進場炒匯 央行已提出警告

影/首批萊豬「澳洲冷凍豬腳」輸台 食藥署:不會公布流向

台灣從110年開放萊豬進口,上個月29日有首批萊豬輸台引發關注,食藥署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署長姜至剛表示,未來邊境查驗仍將維持2至10%的一般抽批比率,且根據食安法規定,不會針對合法產品要求標示或公布流向。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灣從110年開放萊豬進口,上個月29日有首批萊豬輸台引發關注,食藥署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署長姜至剛表示,未來邊境查驗仍將維持2至10%的一般抽批比率,且根據食安法規定,不會針對合法產品要求標示或公布流向。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灣從110年開放萊豬進口,上個月29日有首批萊豬輸台引發關注,食藥署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署長姜至剛、副署長林金富等人出席,姜至剛表示,未來邊境查驗仍將維持2至10%的一般抽批比率,且根據食安法規定,不會針對合法產品要求標示或公布流向。

首批萊豬是澳洲進口的「冷凍豬腳」,符合殘留容許量0.01ppm。姜至剛指出110年1月1日至114年4月30日邊境報驗豬肉及豬雜碎共計2萬5,466批,檢出萊克多巴胺計1批,其中檢出萊克多巴胺超標不合格為0批,於後市場對進口及國產之豬肉產品共抽驗1萬8,501件檢驗乙型受體素(含萊克多巴胺),結果皆合格。

台灣從110年開放萊豬進口,上個月29日有首批萊豬輸台引發關注,食藥署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署長姜至剛(右)、副署長林金富(左)等人出席,姜至剛表示,未來邊境查驗仍將維持2至10%的一般抽批比率,且根據食安法規定,不會針對合法產品要求標示或公布流向。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灣從110年開放萊豬進口,上個月29日有首批萊豬輸台引發關注,食藥署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署長姜至剛(右)、副署長林金富(左)等人出席,姜至剛表示,未來邊境查驗仍將維持2至10%的一般抽批比率,且根據食安法規定,不會針對合法產品要求標示或公布流向。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灣從110年開放萊豬進口,上個月29日有首批萊豬輸台引發關注,食藥署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署長姜至剛(右二)、副署長林金富(左二)等人出席,姜至剛表示,未來邊境查驗仍將維持2至10%的一般抽批比率,且根據食安法規定,不會針對合法產品要求標示或公布流向。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灣從110年開放萊豬進口,上個月29日有首批萊豬輸台引發關注,食藥署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署長姜至剛(右二)、副署長林金富(左二)等人出席,姜至剛表示,未來邊境查驗仍將維持2至10%的一般抽批比率,且根據食安法規定,不會針對合法產品要求標示或公布流向。記者曾吉松/攝影

萊克多巴胺 萊豬 豬肉

延伸閱讀

擬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 食藥署預告期將屆

美國進口酪梨、生蠔重金屬超標 食藥署全退運銷毀

關稅議題可比照日本不在食安問題妥協? 邱泰源回應了

影/未經核可大陸食品連立院都買得到?立委批食藥署邊境把關鬆

相關新聞

食藥署不公布萊豬流向、不要求標示 養豬大縣喊話:民眾有知的權利

4月29日有首批萊豬輸台引發關注,食藥署今下午表示,根據食安法規定,不會針對符合殘留容許量的合法產品要求標示或公布流向,...

澳洲豬腳驗出萊劑 中市府稽查公有市場「攤商皆張貼標示」

自2021年開放萊豬進口以來首度驗出一批澳洲進口冷凍豬腳有0.001ppm的萊克多巴胺,引發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台中市...

澳洲萊豬輸台是敲門磚? 食藥署長:不可想像且不存在

進口的澳洲冷凍豬腳被驗出含有萊克多巴胺,引發社會關注,在野立委質更疑此事將成為「美國萊豬輸台的敲門磚」。食藥署署長姜至剛...

進口澳洲豬腳檢出萊劑 食藥署長姜至剛:不合格一定公布

我國自110年開放萊豬進口以來,4月29日輸入台灣的澳洲冷凍豬腳被檢驗出萊克多巴胺,也是首批驗出的進口萊豬。食藥署長姜到...

憂萊豬吃下肚 議員揭新北食登平台還是去年4月資料

我國首次檢出來自澳洲22.99公噸冷凍豬腳,含0.001ppm萊克多巴胺,引發食安隱憂。民眾黨新北市議員陳世軒說,這批含...

影/首批萊豬「澳洲冷凍豬腳」輸台 食藥署:不會公布流向

台灣從110年開放萊豬進口,上個月29日有首批萊豬輸台引發關注,食藥署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署長姜至剛、副署長林金富等人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