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熟食應加速降溫冷藏!常溫放2小時小心食物中毒 一類料理加熱也難殺菌

隨著梅雨季即將來臨,細菌性食物中毒案例也可能逐漸攀升。根據日媒「Hint-Pot」報導,營養師和漢步實警告,若將煮熟的菜餚長時間放於常溫環境下,恐成為食物中毒的溫床。即使已加熱過的食物,也可能因細菌繁殖而引發健康危機,尤其在氣溫超過20度的室內,放置2至3小時即足以讓病原菌大量滋生。
報導指出,最常見的問題料理之一,是像咖哩或燉菜這類煮製時間長、再頻繁加熱食用的食品。這些食物若一整晚留在鍋內,可能因缺氧環境滋生「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即使再次加熱也難以完全殺死其產生的耐熱孢子。除了燉煮類,炒飯、炒麵等澱粉類食物也需留意「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風險;此菌常見於穀類,即使經高溫炒製亦不易完全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像炒菜類這樣看似「健康」的餐點,若屬水分較多的蔬菜(如豆芽、白菜),長時間放置也會因水分釋出而導致細菌滋生。而味噌湯、豬肉湯、中式湯品等「湯湯水水」料理更是高風險區,一旦製作後置於爐上「備用」一整天,就可能有變質的危險。
專家建議,所有無法即時食用的熟食應儘快降溫,最好在兩小時內進入冷藏。可將料理分裝入淺平容器,有助於快速降溫,降低細菌繁殖速度。再次加熱時則應充分翻拌、均勻加熱,避免加熱不完全造成潛在危害。湯品與燉菜類食品更建議用瓦斯爐加熱至沸騰,較能確保殺菌效果。
【2025報稅季來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