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蔡正元戴電子腳環後首開庭 83歲岳父今作證連結文都念不出來

央行最後5分鐘出手!新台幣收盤重回31大關 市場憂下周重見2字頭

台中鬧區驚現天坑!貨車慘卡路中間「動彈不得」 警急赴現場管制

預防腦霧!最新研究揭大腦都要「打掃」 醫生籲2招助排毒防失智

如果有腦霧、健忘,以及情緒煩躁,未必是腦部出現老化,可能只是「堆太多垃圾了」。 示意圖/ingimage
如果有腦霧、健忘,以及情緒煩躁,未必是腦部出現老化,可能只是「堆太多垃圾了」。 示意圖/ingimage

大腦也要打掃?台灣1名醫生表示,如果有腦霧、健忘,以及情緒煩躁,未必是腦部出現老化,可能只是「堆太多垃圾了」,運動除了有益身心之外,更「是幫大腦打掃的關鍵工具」,加上睡眠,就能更加有效排出神經廢物。

熬夜年紀大 妨礙大腦排出神經廢物

基因醫師張家銘在其臉書粉專表示,大腦有1套類似淋巴系統的清除通道,被稱為「膠狀淋巴系統 」(Glymphatic System),透過膠質細胞將神經廢物引導進腦脊髓液,再透過「腦膜淋巴管」(mLV)送出大腦,相關廢物並非普通代謝產物,反而是阿茲海默症的β類澱粉蛋白、帕金森症的α-synuclein,以及慢性發炎因子。

但這套系統並非一直有效,當民眾久坐、熬夜、壓力大、或者年紀漸長時,這套清除路線就會變得擁擠緩慢、甚至卡住。

2組受試者進行不同程度運動

醫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2025年4月公布大型研究結果,發現如何令到大腦恢復暢快流動,研究團隊找來1批健康受試者,分成2組,其中1組只做1次30分鐘的固定踏單車運動,另1組則連續運動12周、每周3次,團隊利用最新的非侵入性核磁共振技術,觀察大腦的膠狀淋巴系統活動和腦膜淋巴流速。

長期進行規律運動 真正打掃大腦

結果顯示只有該組長期進行規律運動受試者,其大腦內的「清道夫系統」才真正啟動,腦膜淋巴管的尺寸同時變大,流速增加,連血液中的發炎蛋白S100A8、S100A9、DEFA1A3也明顯下降,代表整體發炎狀態被壓制。調節免疫系統的J Chain蛋白同時上升,「運動不只是排毒,還在提升大腦的自我防禦力」。

持續運動才有用 醫生︰睡得好也很重要

這項研究給予非常具體的行動建議,並非要求民眾每日跑馬拉松,反而是尋找1種能長期持續進行的運動,例如快走、踏單車、游泳,只要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就足以令到大腦開始打掃。最適合運動的時段是傍晚時分,膠狀淋巴系統本來就和晝夜規律相關,夜晚「排毒效果」會更好。

張醫生更指,「睡得好也很重要」,晚上睡覺期間,膠狀淋巴系統清除功能達到高峰,換言之,「白天靠運動打開『進水口』,晚上靠睡眠排出『毒水』」。

延伸閱讀:

吻痕別亂留!男友親熱用力吮頸 女生突癱軟倒地 求醫證患腦中風

69歲初戀!阿伯識年輕17歲女友 腦梗後下場極悲慘:上了她的當!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相關新聞

關稅戰衝擊 藝術品恐出現「洗產地」

關稅戰開打,各行各業都可能受到影響,文化界尤以拍賣、國際藝博會等牽涉國際交流的展會影響最深。業界普遍認為,關稅戰會增加運...

找不到回家路?年輕人1飲食習慣害方向感變差 醫示警:失智初期症狀

找不到家的路只會發生在失智長者?失智症大多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早期會出現記憶力衰退、性格改變等症狀...

東部快鐵時速160公里 承諾跳票

前總統蔡英文二○二○年競選連任時提出以「西高鐵、東快鐵」為主軸的交通政策白皮書,規畫東部快鐵提速到一六○公里,達成六小時...

比酒精更傷肝?醫生揭一「健康」飲料超毒 常喝恐致脂肪肝、糖尿病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有日本肝臟專科醫生就指出,除了酒精之外,其實還有一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

運動不難!降低失智和死亡風險 腦外科醫:從每日健走8000步開始

根據日媒「婦人畫報」報導,腦神經外科醫師道下將太郎強調,想要讓身體更有活力,精神更加集中、反應敏銳與維持日常健康,「運動」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之一。相較於市面上五花八門的運動選擇,有氧運動才是最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的運動方式,並有助於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提升認知功能及改善膚況,是預防疾病與保持青春的首選。

洗髮精、化妝品、玩具都有!最新研究:塑化劑與心血管疾病死亡有關

根據「CNN Japan」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廣泛使用於保鮮盒、洗髮精、化妝品、香水甚至兒童玩具等消費性產品中的「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可能與2018年全球55至64歲族群中超過1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有關。此類物質主要做為塑化劑使用,添加到塑膠中以增強彈性、透明度、耐用性和使用壽命。該研究主張,這類化學物質已成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隱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