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整理包/準備好了嗎?白沙屯媽祖「粉紅超跑」明登轎 日程、禁忌一文掌握

咖啡渣先別丟!日常4妙用堪稱生活好幫手:不只除臭防蟲

暴衝逆向撞公所!桃園2行人遭撞1死1重傷 驚悚畫面曝光

加薪只排第二!勞工五一願望最期待這件事

五一勞動節將屆,但多數勞工卻被高工時搞得很心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五一勞動節將屆,但多數勞工卻被高工時搞得很心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工明天歡度「五一勞動節」,yes123求職網「勞動節願望與職場幸福指數調查」發現,勞工五一前三大願望,依序是健康、加薪及準時下班。盡管勞工希望準時下班,但真實狀況卻很殘酷,58%勞工曾打卡完再加班,六成四熬夜趕工過,更有高達84%勞工曾帶公事回家處理。

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在可複選狀況下,勞工前五大過節願望依序為:「身心健康即可」(57.9%)、「調薪」(56.9%)、「每天準時下班」(50.2%),以及「存夠錢,買房子」(38.8%)、「不要被裁員」(37.7%)。

而在六到十名的「職場心願」部分,又分別有:「換新工作或轉行」(32.8%)、「休假正常」(31.7%)、「不會放無薪假」(30.6%),以及「下班後、放假時,不用接到直屬上司的電話簡訊」(29.5%)、「能兼顧事業與家庭」(28.3%)。

本次調查也發現,上班族衡量每天「實際投入」工作的時間,平均達9.7小時;不過自認「日工時」達「十二小時(含)以上」的,依舊佔了16.5%,代表這群人的「爆肝」風險恐怕也最高!

對於目前工時的長度,有六成六(66.2%)的上班族,擔心自己會「過勞」!這當中又有63.3%還透露,其實自己「有考慮離職」。

若想要兼顧「工作收入」與「生活品質」,勞工認為,「理想中」一天的工時,應該僅為7.4小時,等於要再少兩小時以上的工時:換算下來,大約為目前工時長度的76.3%而已,也就是再減少23.7%。(7.4除以9.7,約等於0.763!)

可惜想縮短工時,恐怕不容易,畢竟回顧整個職涯,竟然有57.7%的人透露,曾經被上司要求,而有過「先打下班卡,再繼續加班」的經驗。

另外曾經有過「熬夜通宵加班」的經驗,合計也佔了63.8%,其中還分成:30.1%為「曾經有過,且在辦公室與住家」;27.6%為「曾經有過,但僅在辦公室」;6.1%為「曾經有過,但僅在住家」。

想利用下班時間,或者放假時好好調整作息、恢復健康,似乎也不太容易,此次調查也顯示,高達84.4%上班族透露,「曾經」在下班後或放假時,還把公事帶回家處理。

無奈的是,仍然有64.1%的人曾經有過休假時,還要回公司處理公務的經驗:因此即使放假了,根本不太可能完全擺脫公事的「糾纏」。

加班 勞動節 工時

延伸閱讀

不同工不同酬成趨勢 醫學中心加薪留才

軍公教加薪3%何時入帳? 卓榮泰:5月開始發放

收罰單或被逼車?台76線林厝大塞車 上班族焦慮陷兩難

你是最慘的嗎? 上班族股災平均損失出爐

相關新聞

明天你放假嗎?51勞動節全解析 是否補班、薪資怎算、銀行開不開一次了解

5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勞動節,作為表揚勞工貢獻的重要節日。儘管多數勞工都能依照《勞動基準法》休假一天,但仍有部分族群需要照常上班,而勞動節的由來為何,到底誰有資格放假...

高鐵首例「過站不停」疏失 駕駛連犯4大錯 停職3個月將懲處

高鐵4月14日發生通車18年來首例「過站不停」疏失,經查該列車駕駛一連串未遵守4項SOP,若能遵守任1項規定,就有機會避...

高雄月台門「300公尺1.5億」立委批太貴 台鐵:未來會更便宜

台鐵在高雄站試辦設置「纜繩式」月台門,300公尺耗資1億4980萬餘元,立委李昆澤直言,外界質疑月台門經費「為何要花這麼...

星宇航空重飛「近地警告作動」 機師恐被開罰30萬元

星宇航空3月3日JX789航班從台北飛菲律賓克拉克,機師進場重飛未按SOP;華航4月13日CI753航班台北飛往新加坡途...

沒變更!父逝外籍看護繼續照顧母? 勞動局提醒1事否則最重罰75萬

北市有雇主聘雇印尼看護工照顧父親,因父去年5月過世,雇主未在期限申請變更被看護者、或辦理轉換雇主,遲至去年10月才補手續...

「沒關係」真的沒關係?醫列5情境嘆:濫用程度超越不好意思

在台灣,口頭禪豐富多元,「不好意思」、「還好啦」、「加減用」等詞語隨口就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