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民調/賴清德滿意度與不滿意度死亡交叉 信任度大跌8%

檢調兵多路國民黨基隆市黨部也被搜索 鎖定偽造連署案

南韓驚傳校園攻擊!高2生持刀砍校長釀重傷 書包藏多把菜刀鐵鎚

搶救生育2/癌友性命、生育如何選?醫籲治療前先諮詢

台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乙真說,癌症患者選擇凍卵凍精後,只能就當下狀況加以評估,並說明未來能否成功生育目前仍無法得知,但為了讓病人治療時更為踏實,不會後悔沒有凍卵或凍精,知情權的諮詢十分重要;示意圖。圖/123RF
台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乙真說,癌症患者選擇凍卵凍精後,只能就當下狀況加以評估,並說明未來能否成功生育目前仍無法得知,但為了讓病人治療時更為踏實,不會後悔沒有凍卵或凍精,知情權的諮詢十分重要;示意圖。圖/123RF

衛福部國健署醫療性凍卵凍精補助計畫最快今年上路,目前正收集意見研擬「知情權」。醫師表示,癌症患者「知情權」是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病情、治療方式及治療後可能面臨的併發症、生育等問題,且不論病人有沒有生育意願都應進行諮詢,並培養未來成為父母所需的教養能力與責任感。

TFC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副院長譚舜仁說,癌症治療需使用化療、放療,將影響患者生育能力,造成嚴重影響,將導致生育能力下降,甚至是不孕;癌症患者確診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還有多少時間」、「能不能活下來」,醫師也是要立刻擬定治療計畫,雙方往往都沒有時間考慮到生育問題,因此,醫師與患者應對生育保存有更多的認知。

「不論病人有沒有生育意願,都應進行生育保存諮詢。」台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乙真說,癌症患者可能因化療、放療影響生育能力,因此開始治療前,應透過諮詢讓患者充分了解,治療方式、治療時間及治療對生育的影響等,甚至是醫療補助資訊等,如此才能做出最好的安排。

楊乙真說,如血癌患者確診時病情多半十分嚴重,但第一、第二次化療後,若對卵巢、精子傷害不大,仍能凍卵凍精保存生育能力;但也有部分癌症治療時,可能會造成女性提早停經,這方面有需要清楚說明。

楊乙真說,患者選擇凍卵凍精後,只能就當下狀況加以評估,並說明未來能否成功生育目前仍無法得知,但為了讓病人治療時更為踏實,不會後悔沒有凍卵或凍精,知情權的諮詢十分重要,台大醫院做法是在腫瘤科、血液科等加強宣導,增強病人對生育保存的認知,而願意主動尋求諮商。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說,醫療性凍卵凍精前的知情權告知,還需包括罹患癌症的遺傳問題、罹癌後是否適合生兒育女,及孩子出生後的教養問題等,但「生兒育女是天賦人權」,只要想生,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剝奪這權力。當患者決定生育時,醫療團隊應給予正面支持,降低患者憂鬱、焦慮,陪伴患者走過懷孕、生產,不讓患者感到孤單。

許正典指出,一個人罹癌後,內心充滿震驚、恐慌,但隨著醫療進步,許多癌症可以及早發現、治療,建議在抗癌的過程,抱持著見招拆招、隨遇而安的樂觀態度,讓生活維持正軌,這時如果想要生兒育女,也是一個新的生命與期待,可以增強抗癌的心理素質。因此,準備生育前經過完整諮詢,並培養未來成為父母的教養能力與責任,實屬重要。

患者 生育 癌症治療

延伸閱讀

台南女中周末補課 園遊會攀樹體驗為癌友募款

6度化療!鄭進一罹「膀胱癌」病況曝光 4字抗癌全說了

59歲女星3度罹癌!「切一半舌頭」搶命 崩潰:比死難受

力挺蔣萬安倒閣論 醫籲民眾黨出「大絕招」:柯文哲列不分區

相關新聞

有樁無電…公共充電停車位 被疑「樁」樣子

交通部編列九點八億元補助設置公共充電樁,今年底將完成四八六五槍,有民眾爆料,許多充電專用停車位「無法供電」,質疑是為了換...

電動車起火頻傳 部分醫院禁停地下室

交通部積極推廣電動車及補助設置公共充電樁,但電動汽機車起火事故頻傳,讓部分醫院憂心不已,紛紛頒發禁令。北市議員指出,電動...

今有雨轉涼明好轉 吳德榮:熱帶擾動發展不利梅雨滯留鋒形成

今天鋒面快速移入,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中部以北、東半部有...

暖化加劇 中研院:空品不良日恐增6天

中研院研究指出,在全球暖化均溫上升兩度與四度的情境下,台灣冬季的PM2.5濃度上升,秋冬季空品不良日數甚至會增加最多六天...

健保改革 賴總統提「各區自收自管」

二○二五健康台灣全國論壇昨於台北榮總舉行,全程參與會議的總統賴清德提出健保改革想法,當健保總額制度走到最後一步,經費應由...

2030年全台綠色採購目標1600億 距離目標尚有700億

因應國家減碳工作,賴清德總統去年底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指示,政府機關的綠色採購比率要達到10%;環境部長彭啓明先前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