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生育1/醫療性凍卵凍精補助將上路 知情權最為關鍵

衛福部國健署力拼醫療性凍卵凍精補助計畫今年上路,為讓計畫更為完整,目前正研擬「知情權」部分,期望患者進行前都能獲得充分諮詢。國健署表示,醫療性凍卵凍精主要是針對病友在疾病治療會影響生育能力時,以有生育保存的選擇。癌友團體指出,目前國內癌後生育流程及跨科合作尚未有統一制度,呼籲衛福部應研議統一各醫療院所相關流程,確保病友生育權益。
國健署醫療性凍卵凍精計畫對象為40歲以下,經腫瘤科醫師確認癌症治療會影響生育功能的民眾,以女性乳癌、男性血癌為主。女性比照現行試管嬰兒不孕症治療,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再次申請最高補助6萬元;男性以凍精所需金額平均約數千元,初期年預算支出約1億元。目前部分縣市如台北市、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已推出自行相關補助。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長林宇旋說,醫療性凍卵凍精讓癌友在治療前,可以先保存生育能力,目前計畫已交由行政院,國健署持續收集家庭、兒童權益團體更多意見,同時也考量病人康復及生兒育女問題,正研議患者治療前「知情同意的充分訊息」將一併納入計畫。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說,近年觀察生育議題「知情權」已有逐步進展,愈來愈多癌友或醫療人員願意主動討論,甚至轉介至相關生殖或婦產科門診諮詢,但國內癌後生育流程及跨科合作沒有統一制度,癌友只能仰賴各醫院規定,但非每家醫院都有充足資源及完善規畫,導致癌友們無法平等接收到相同的評估與治療,抉擇過程也缺乏專業人員提供社心理層面的支持與協助。
嚴必文說,癌友目前缺乏生育保存資訊,如癌症治療對生育能力的影響,或生育保存是否影響治療,及自己是否適合生育保存及其方法、費用等,期盼國健署參考國外經驗擬訂「跨科性的癌友生育保護診療指引」,以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為例,建立跨科別醫護人員、個管師、心理師、社工師等醫療團隊,並統一各醫院對癌友生育處置、流程及服務。
TFC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副院長譚舜仁表示,醫療性凍卵凍精推動多年,但許多醫師面對癌症患者時,仍以治療為優先考量,未轉診至生殖醫學科醫師,許多患者也不知有生育保存選項,「但這樣的事情不應該發生」,因有些病人正值生育年齡、發現癌症時又屬早期,若未清楚了解生育保存,將失去了當父母的機會,衛福部應研擬癌症患者確診時,強制轉診至生殖醫學科,讓病人不論生或不生都能接受完整諮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